梅苑双语网

河北2025幼儿园新政策落地?家长必看入园变化与应对!

河北省教育局幼儿园政策

河北省教育局幼儿园政策

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将幼儿园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领域,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这些政策涵盖了资源供给、师资建设、保教质量、经费保障等多个维度,旨在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

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河北省通过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持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政策明确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办好1所公办实验幼儿园,乡镇中心园实现全覆盖,鼓励小学附设幼儿园向独立幼儿园转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租金补贴、减免租金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2025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5%,公办园占比达到51%,有效缓解了“入园难”问题。

为保障资源布局合理,河北省还要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确保小区适龄幼儿就近入园,对于老旧小区,通过改扩建、补建等方式增加学位供给,对农村地区,重点提升乡镇中心园的办园条件,推动村级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保教专业水平

教师是提升保教质量的关键,河北省政策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需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实行持证上岗,通过“幼师培养计划”,鼓励师范院校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定向培养农村幼儿园教师,建立幼儿园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确保公办园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民办园教师工资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以上。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河北省定期组织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内容涵盖师德师风、教育理念、保教技能等,2025年,全省投入培训资金3000万元,培训幼儿园教师2万人次,还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和城乡结对帮扶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

规范办园行为,保障保教质量

河北省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监管,要求幼儿园全面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杜绝“小学化”倾向,通过定期开展办园行为评估和分类定级,对幼儿园办园条件、安全卫生、保育教育、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财政奖补、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在安全管理方面,政策要求幼儿园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落实“明厨亮灶”工程,保障幼儿饮食安全。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建立了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求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不低于5%,对普惠性民办园,按照生均标准给予公用经费补贴,鼓励其降低收费标准。

河北省还设立了学前教育专项奖补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建设和改善办园条件,2025年,省级财政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0亿元,支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0所,新增学位4万个。

推动家园共育,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政策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协同育人,要求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引导家长科学育儿,鼓励社区利用资源开展早期教育服务,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育儿指导。

表:河北省幼儿园政策核心内容概览

政策领域 主要措施 目标
资源供给 新建小区配套园同步建设、改扩建农村幼儿园、引导民办园提供普惠服务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5%,公办园占比≥50%
师资建设 加强幼师培养、保障教师待遇、开展全员培训 教师持证上岗率100%,专业素养持续提升
保教质量 落实《指南》、杜绝“小学化”、开展办园行为评估 幼儿园办园行为合格率100%,优质园比例提升
经费保障 财政预算保障、普惠性民办园补贴、专项奖补资金 学前教育经费占比≥5%,支持农村和欠发达地区
家园共育 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展社区早期教育服务 构建家庭、幼儿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FAQs

问:河北省如何保障普惠性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答:河北省通过多项措施保障普惠性幼儿园质量:一是严格准入和监管,要求普惠性园必须达到办园标准;二是实施分类定级评估,将评估结果与财政补贴挂钩;三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四是推广科学保教理念,杜绝“小学化”倾向,确保普惠性园“既普惠又有质量”。

问:农村地区幼儿园建设有哪些支持政策?
答:河北省对农村地区幼儿园建设给予重点支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改扩建乡镇中心园和村级幼儿园;二是实施“幼师培养计划”,定向培养农村教师;三是建立城乡结对帮扶机制,推动优质园与农村园结对;四是通过专项奖补资金改善农村园办园条件,提升硬件设施和保教能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