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作文过程图是雅思写作Task 1中常见的图表类型之一,主要描述某个事物或现象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流程,包括步骤、顺序、变化或操作方法等,这类图表要求考生具备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提炼关键信息,并用连贯的语言呈现整个过程,以下将从图表识别、核心要素提取、结构搭建、语言表达及常见误区等方面,详细解析雅思作文过程图的写作方法。

过程图的类型与识别
雅思过程图可分为自然过程和工业/人工过程两大类,自然过程通常涉及自然现象的变化,如水循环、植物生长、火山喷发等;工业/人工过程则侧重于产品制作、工艺流程或操作步骤,如纸张生产、混凝土制备、面试流程等,考生首先需通过图表标题、箭头方向、文字标注等快速判断过程类型,明确其动态变化特征,若图表中包含“stage 1/2/3”“first/then/finally”等提示词,或箭头连接多个步骤,则属于典型的流程描述类图表。
核心要素提取与逻辑梳理
在动笔前,需系统梳理图表中的关键信息,确保无遗漏:
- 起始点与终点:明确过程的开始条件和最终结果,如“原材料→成品”“种子→成熟植物”。
 - 步骤顺序:通过箭头方向或序号确定步骤间的逻辑关系,是线性顺序(步骤1→步骤2→步骤3)还是分支结构(步骤1分为A、B两个分支)。
 - 参与主体:识别过程中的关键元素,如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能源(energy)或参与者(workers)。
 - 变化与结果:关注步骤中的状态变化(如液体→固体)、化学反应(如加热、混合)或功能实现(如组装、包装)。
 
可借助表格整理信息,
| 步骤 | 核心动作 | 关键要素 | 变化/结果 | 
|---|---|---|---|
| 步骤1 | 原料预处理 | 木材、切割机 | 木块变为木屑 | 
| 步骤2 | 化学处理 | 化学药剂、加热 | 木屑溶解为浆液 | 
| 步骤3 | 成型与干燥 | 模具、高温 | 浆液变为纸张 | 
文章结构搭建
过程图作文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按步骤顺序展开,确保逻辑清晰:
开篇概述(约50词)
- 简要说明图表类型(“The diagram illustrates the process of…”)。
 - 概括过程的起点、终点及主要阶段(“It demonstrates how [某事物] is produced/transformed from [A] to [B] through [X] stages”)。
 
主体分段(约150-200词)
按步骤顺序分段,每段描述1-2个相关步骤,注意:
- 使用连接词:如“Initially/To begin with”“Subsequently/Next”“Finally/In the last stage”,体现步骤的连贯性。
 - 突出细节:说明动作主体(“Workers operate the machine…”)、方法(“by mixing materials at 150℃”)及结果(“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 避免主观推测:仅描述图表中明确给出的信息,不添加额外假设。
 
总结归纳(约30词)
- 重申过程的整体目的或最终结果(“Overall, this process highlights the key stages in [某事物] production”)。
 
语言表达技巧
- 动词时态:统一使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客观流程;若涉及未来计划,可用“will”或“is planned to”。
 - 被动语态:强调动作承受者而非执行者时使用,如“Wood is cut into small pieces”(而非“Workers cut wood…”)。
 - 数据与单位:若图表包含数据(如温度、时间、数量),需准确引用并注明单位,如“maintained at 80℃ for 2 hours”。
 - 同义替换:避免重复使用“step”,可用“stage”“phase”“procedure”等替代。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 忽略箭头方向:错误逆序描述步骤,导致逻辑混乱,需严格按箭头指向写作。
 - 过度细节化:描述无关细节(如设备颜色、操作人员数量),偏离核心流程。
 - 缺乏逻辑连接:段落间未使用过渡词,使文章显得松散,建议每段首句用连接词引导。
 - 混淆图表类型:将过程图与数据图混淆,误加入数据对比(如“increase by 50%”),过程图只需描述流程,无需分析数据变化。
 
高分范文框架(以“水循环”为例)
开篇:The diagram illustrates the natural process of water circulation, demonstrating how water moves from the ocean to the atmosphere and back through evaporation, condensation, and precipitation.
主体:  
- 第一段(蒸发与输送):Initially, water from the ocean evaporates due to solar heat, forming water vapor that rises into the atmosphere.
 - 第二段(凝结与降水):As the vapor cools at higher altitudes, it condenses into clouds, eventually falling back to Earth as rain or snow.
 - 第三段(径流与回归):Precipitation then flows into rivers and streams, returning to the ocean, thus completing the cycle.
:Overall, this process plays a vital role in maintaining Earth's water balance. 
FAQs
Q1: 过程图中出现多个分支步骤,如何组织段落结构?
A: 若存在分支(如“步骤3分为A、B两种路径”),可采用“总-分”结构:先概述分支节点(“At stage 3, the process divides into two branches”),再分别描述各分支的步骤,最后简要说明分支的汇合点(如“Both branches converge at the final stage”)。  
Q2: 如何处理图表中的专业术语(如“chemical reaction”“assembly line”)?
A: 若术语为图表核心,需直接使用并简单解释其作用(如“The assembly line assembles the components into a finished product”),若术语非关键,可用通俗词汇替代(如“production line”代替“assembly line”),避免因术语错误失分。  
通过系统训练,考生可快速掌握过程图的写作逻辑,重点在于“步骤清晰、逻辑连贯、语言准确”,确保在20分钟内完成一篇结构完整、内容详实的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