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急救的七个常识是保障家庭成员安全的重要基础,掌握这些基本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为专业救援争取时间,降低意外伤害带来的风险,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介绍这些常识,帮助家庭建立科学的急救意识。

保持冷静,确保环境安全
任何急救场景中,施救者的冷静都是首要前提,慌乱可能导致操作失误,甚至引发二次伤害,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快速评估环境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触电、火灾、有毒气体、交通隐患等,确保自身安全后再接近伤者,遇到触电者需先切断电源,用干燥木棍挑开电线;在马路中央受伤时,需先将伤者移至安全区域,同时设置警示标志,只有环境安全,才能有效展开急救。
掌握基本生命体征判断
在专业救援到达前,快速判断伤者的生命体征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三看一听”:观察伤者是否有意识(轻拍肩膀呼唤)、是否有正常呼吸(观察胸部起伏,感受气流)、是否有脉搏(触摸颈动脉或桡动脉);听是否有心音,若发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需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对于成人,胸外按压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每30次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直至专业人员到达或伤者恢复自主呼吸心跳。
正确处理外伤出血
外伤出血是家庭常见急症,根据出血类型采取不同措施:
- 毛细血管出血:少量血液呈渗出状,用碘伏消毒后,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即可。
 - 静脉出血:血液暗红、呈涌出状,在伤口远心端(远离心脏方向)用止血带或布条加压包扎,并记录包扎时间(每1小时放松1次,每次1-2分钟)。
 - 动脉出血:血液鲜红、呈喷射状,需在伤口近心端(靠近心脏方向)用止血带止血,标注时间,并尽快送医。
 
禁忌:不要用未经消毒的物品直接接触伤口;不要在伤口上撒面粉、草药等异物;非必要不使用止血带(动脉出血除外),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烧烫伤的“五字诀”处理
烧烫伤后应遵循“冲、脱、泡、盖、送”五字原则:
- 冲: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3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水肿;
 - 脱:小心脱去伤处衣物,若粘连不要强行撕扯,可剪开周围衣物;
 - 泡:持续浸泡在冷水中30分钟以上,尤其适用于疼痛剧烈者;
 - 盖: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轻轻覆盖伤处,避免摩擦和感染;
 - 送:严重烧烫伤(面积大、深度深)需立即送医,途中保持伤处低位,避免受压。
 
注意:不要涂抹牙膏、酱油、药膏等,以免影响创面观察和增加感染风险。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法
气道异物梗阻多见于儿童和老人,表现为无法说话、咳嗽无力、呼吸困难、皮肤发绀,此时需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 成人/儿童:施救者站在伤者身后,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抵住伤者上腹部(肚脐上方两横指),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后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 婴儿:将婴儿俯卧于前臂,用手托住下颌,头部低于躯干,用掌根在两肩胛骨之间拍打5次;若无效,翻转为仰卧位,两指在胸骨下半段按压5次,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
 
若伤者意识丧失,立即开始CPR,同时呼救120。
常见中毒的应急处理
家庭中毒多见于食物中毒、药物过量、气体中毒等,需根据类型采取不同措施:
- 食物中毒: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保留样本就医,若神志清醒,可饮用少量温水催吐(避免腐蚀性中毒者催吐),尽快送医。
 - 气体中毒(如CO):立即转移伤者至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并拨打120。
 - 药物/化学品中毒:不要自行催吐或服用解毒剂,携带药品或化学品包装尽快就医。
 
原则:明确毒物性质前,不要随意使用“偏方”或药物加速代谢。
突发疾病的初步应对
家庭常见突发疾病包括心绞痛、脑卒中、哮喘发作等,需学会识别并初步处理:
- 心绞痛: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5分钟不缓解可重复1次),保持半卧位,避免活动,若持续15分钟以上需拨打120。
 - 脑卒中:牢记“FAST”原则:Face(面部歪斜)、Arm(手臂无力)、Speech(言语不清)、Time(立即拨打120),患者需平卧,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
 - 哮喘发作:协助患者取坐位,使用吸入剂(如沙丁胺醇),保持环境通风,若无法缓解或呼吸困难加重,立即送医。
 
常见家庭急救物品清单
| 类别 | 必备物品 | 
|---|---|
| 外科用品 | 无菌纱布、创可贴、绷带、止血带、碘伏、酒精、棉签、镊子、剪刀 | 
| 呼吸支持 | 口罩、人工呼吸膜(可选)、简易呼吸器(家庭可备) | 
| 常用药物 | 硝酸甘油、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止泻药、抗过敏药(氯雷他定)、外用烫伤膏 | 
| 其他 | 体温计、血压计、手电筒、急救手册、紧急联系人卡 | 
FAQs
Q1:儿童误吞异物后,家长应该怎么做?
A:首先保持冷静,观察儿童是否有呛咳、呼吸困难、哭闹不止等症状,若能咳嗽,鼓励其自主咳嗽,不要拍打背部或试图用手指抠挖(可能将异物推得更深);若出现窒息(无法说话、面色发青),立即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并拨打120送医,即使异物暂时排出,也建议到医院检查,避免划伤或残留。
Q2:家庭急救包需要定期检查吗?物品过期了怎么办?
A:是的,家庭急救包需每3-6个月检查一次,重点检查药品有效期(如硝酸甘油需避光保存,每年更换)、消毒剂是否密封完好、纱布/绷带有无受潮发霉,过期物品应丢弃在有害垃圾回收点,不要随意丢弃,避免污染环境;补充时选择正规厂家产品,并标注开封日期(如眼药水、消毒液开封后1个月内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