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义务教育资助政策是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多层次、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负担,助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动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发展,以下从政策目标、资助范围、资助标准、申请流程及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政策目标与基本原则
四川省义务教育资助政策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核心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从“保入学”向“优质量”延伸,不仅保障学生基本学习需求,更关注其全面发展,政策覆盖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民办学校),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重点向脱贫家庭、脱贫不稳定家庭、边缘易致贫家庭学生以及特困救助、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学生等倾斜,确保资助资源精准投放。
资助对象与范围
资助对象为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 重点保障群体:脱贫家庭学生、脱贫不稳定家庭学生、边缘易致贫家庭学生、突发严重困难家庭学生(原“四类学生”)。
- 特殊困难群体: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烈士子女、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
- 其他困难群体:因病因灾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以及政府认定的其他需要特殊救助的学生。
资助范围涵盖学费、教材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基本就学支出,部分政策还延伸至学习用品、交通补助、营养改善等方面。
资助项目与标准
四川省建立了“免、补、助、奖”相结合的多元资助体系,主要项目及标准如下(2025年最新标准,具体以当年政策为准):
| 资助项目 | 资助对象 | 资助标准 |
|---|---|---|
| 免学杂费 | 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 | 全部免除 |
| 免教科书费 | 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 | 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全额免除 |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 | 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生) | 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其中生活费600元、400元用于补助住宿费) |
| 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非寄宿生) | 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625元 | |
| 营养改善计划 | 脱贫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 每生每天5元,每年按200天计算(约1000元/年) |
| 残疾学生公用经费补助 | 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 | 按普通学生公用经费标准的10倍拨付(现行标准每生每年约1500元) |
| 地方配套资助 | 部分市县对特殊困难群体额外补助(如交通补助、冬季取暖补贴等) | 根据地方财政情况确定,例如成都市对城乡低保家庭学生额外给予每年500元-800元补助 |
申请与发放流程
资助申请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流程规范高效:
- 申请:学生或家长向学校提交《四川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低保证、残疾证、扶贫手册等)。
- 认定:学校成立资助认定小组,通过家访、大数据比对等方式核实学生家庭情况,确定资助名单并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
- 审核:学校将公示无异议的名单报上级教育部门审核,县级教育部门复核后确定最终资助对象。
- 发放:生活补助等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学生或监护人账户,免学费、免教科书费由学校直接减免,确保资金直达学生。
政策实施成效
近年来,四川省义务教育资助政策落地见效,累计投入资金超百亿元,资助学生数百万人次,政策有效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义务教育巩固率连续多年保持高水平,脱贫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通过营养改善计划等举措,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条件显著提升,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相关问答FAQs
问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的申请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申请生活补助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具有四川省义务教育学籍的在校生;②家庭经济困难,符合重点保障群体(如脱贫家庭学生)或特殊困难群体(如低保家庭学生)范围;③按规定提交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通过学校认定审核,非寄宿生仅限于脱贫家庭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残疾学生等四类群体。
问2:如果家庭突发变故导致经济困难,是否可以临时申请资助?
答:可以,对于因突发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随时向学校提交临时困难申请,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绿色通道”,通过应急救助、社会捐助等方式给予临时资助,确保学生正常就学,具体流程可咨询所在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或当地教育局资助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