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安全教育是确保部队战斗力生成和保持的重要基础,是预防各类事故案件、维护官兵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随着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部队安全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亟需从理念、内容、方法、机制等多维度进行系统剖析,以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部队安全教育的核心内涵与时代要求
部队安全教育以“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旨在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教育引导,使官兵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主动规避安全风险,新时代背景下,部队安全教育需适应信息化战争形态、多样化军事任务和青年官兵思想特点,不仅要关注传统的训练安全、保密安全、行车安全等,还要拓展到网络安全、心理安全、舆情安全等新兴领域,实现安全教育从“被动防范”向“主动塑造”的转变。
当前部队安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部分单位对安全教育的定位模糊,将其视为“软任务”,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教育中过度强调“不出事”的底线思维,忽视官兵安全素养的全面提升;有时以“批评式”“警示式”教育为主,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官兵产生抵触情绪。
(二)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设置上存在“一刀切”问题,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官兵的针对性不足;案例教学多为“旧瓶装新酒”,缺乏对新型安全风险(如网络攻击、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等)的剖析;理论与实践脱节,安全知识与实战化训练结合不紧密,导致“学用两张皮”。
(三)教育方式方法单一
仍以课堂灌输、文件宣读为主,互动性、体验性不足;信息化手段运用滞后,未能充分利用VR模拟、在线教育平台等新技术;教育时间碎片化,缺乏系统性、持续性,难以形成安全行为习惯。
(四)教育机制不够健全
考核评价体系重形式轻实效,多以笔记检查、理论考试为主,对行为转化的评估缺失;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行政管理“两张皮”;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官兵参与安全教育的内生动力不足。
提升部队安全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一)创新教育理念,强化“全员全域”思维
- 树立“大安全”观:将安全教育融入军事斗争准备各领域,涵盖作战、训练、生活、网络等全维度,构建“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安全责任体系。
- 突出官兵主体地位:尊重官兵主体性,通过“官兵讲安全、安全大家谈”等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增强教育的认同感。
(二)优化教育内容,聚焦“精准适配”需求
- 分层分类施教:针对军官、士兵、文职人员等不同群体,以及作战、后勤、装备等不同岗位,设计差异化教育内容(如下表所示)。
| 受众群体 | 教育重点 |
|---|---|
| 基层官兵 | 训练安全防护、事故案例警示、心理健康调适 |
| 机关干部 | 保密安全、法规政策解读、安全管理责任落实 |
| 特种岗位人员 | 专业风险防控、应急处置流程、装备安全操作规范 |
- 动态更新案例库:定期收集整理军内外典型安全事故案例,特别是新型安全领域案例,剖析根源,提炼教训,增强教育的现实警示意义。
(三)改进教育方法,推动“科技赋能”增效
- 运用沉浸式教学:依托VR/AR技术模拟火灾、战场救护、反恐处突等场景,让官兵在“身临其境”中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 打造线上教育平台:开发安全教育APP、微课专栏,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在线测试、模拟演练等方式巩固学习效果。
- 开展常态化实践活动:组织安全技能比武、隐患排查竞赛、安全主题演讲等活动,将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能力。
(四)健全教育机制,确保“常态长效”落实
-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理论+实践+行为”三维考核模式,将安全表现与评功评奖、晋升任用挂钩,强化结果运用。
- 压实各级责任:将安全教育纳入党委议军内容,主官为第一责任人,定期督导检查,对问题突出的单位严肃追责。
- 构建联动机制:加强军地协作,邀请地方专家开展网络安全、心理辅导等专题讲座;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教育、管理、保障合力。
部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新时代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从理念、内容、方法、机制上持续改革创新,唯有将安全意识深植官兵心中,将安全行为融入日常养成,才能为部队建设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确保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何针对“00后”青年官兵特点开展安全教育?
解答:“00后”官兵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思维活跃、追求个性,传统“说教式”教育效果有限,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运用短视频、动漫、H5等新媒体形式,将安全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内容;二是开展互动式教学,如组织安全辩论赛、情景剧表演,鼓励官兵在参与中深化认知;三是注重情感共鸣,结合官兵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网络沉迷、职业规划等),融入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内容,增强教育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问题2:如何平衡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的关系,避免“为安全而安全”?
解答:安全教育与军事训练相辅相成,不能对立,要树立“训练即安全”的理念,将安全规范融入训练全过程,如通过风险评估预判训练风险,完善保护措施,在提升训练水平的同时降低事故发生率;要摒弃“消极保安全”思想,对科学施训中出现的非人为失误予以包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官兵在安全框架下大胆探索,实现安全与训练的双提升、双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