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常识小手动一动教案

教案背景与目标
托班幼儿(2-3岁)处于感知觉和动作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小手动一动”的常识活动,既能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又能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事物,本教案以“生活化、游戏化”为原则,设计简单易操作的手工活动,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积累常识、培养兴趣。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认识常见物品(如水果、蔬菜、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征。
- 技能目标:练习撕、贴、捏等手部动作,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 情感目标: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培养观察力和专注力。
活动准备
-
材料准备:
- 彩色卡纸、皱纹纸、安全剪刀、胶水、蜡笔。
- 实物或图片:苹果、胡萝卜、小汽车等。
- 辅助工具:托盘、湿毛巾、垃圾桶。
-
环境布置:
- 活动区铺设防滑垫,确保安全。
- 展示幼儿作品,增强成就感。
活动流程
(一)导入环节:激发兴趣(5分钟)
-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神秘袋”,让幼儿触摸并猜测袋中物品(如光滑的苹果、粗糙的胡萝卜)。
- 提问互动:“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胡萝卜摸起来怎么样?”引导幼儿用简单词汇描述。
(二)探索操作:动手实践(15分钟)
根据主题选择以下活动之一:
活动1:水果拼贴画
- 步骤:
- 教师示范将彩色卡纸撕成小块(模拟水果)。
- 幼儿选择“水果”颜色,用胶水粘贴在画纸上。
- 用蜡笔添加“叶子”或“籽”,完成作品。
- 常识渗透:认识水果颜色、形状,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活动2:蔬菜拓印画
- 步骤:
- 将胡萝卜、青椒横切,露出截面。
- 幼儿蘸取颜料,在画纸上按压出图案。
- 观察不同蔬菜的纹理差异。
- 常识渗透:了解蔬菜的内部结构,感知自然纹理。
活动3:小汽车拼装
- 步骤:
- 提供纸盒、瓶盖等材料,让幼儿尝试“组装”汽车。
- 用蜡笔为汽车“画”窗户和轮子。
- 常识渗透:认识汽车基本部件,了解“交通工具”的作用。
(三)分享与总结(5分钟)
- 幼儿展示作品,用简单语言描述(如“我贴了红色苹果”)。
- 教师总结活动中的常识点,如“苹果是红色的,胡萝卜是橙色的”。
注意事项
- 安全第一:避免使用细小零件,教师全程监护。
- 差异化指导:对动作发展较慢的幼儿,提供撕好的纸片降低难度。
- 鼓励为主:多用“你做得真棒!”等 positive reinforcement。
活动延伸
- 家庭任务:请家长带幼儿逛超市,寻找活动中认识的物品。
- 区域联动:在建构区投放积木,让幼儿“搭建”水果摊或马路。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调整活动难度,若幼儿对撕纸掌握较好,可增加“撕出特定形状”(如圆形苹果)的挑战,注重活动中的生活常识渗透,让学习自然融入游戏。
FAQs
问1:托班幼儿动手能力差异大,如何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答:可采用分层指导策略,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半成品材料(如预裁好的纸片);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增加开放性任务(如自由设计“水果篮”),鼓励同伴互助,如让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动作。
问2:如何在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
答:通过儿歌和情景模拟强化安全意识,使用剪刀时教幼儿“小剪刀,对对齐,不朝自己和别人挥”;活动前明确“材料不能放进嘴巴”,并通过游戏“找一找,哪些东西不能碰”识别危险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