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作为教育行政体系中的核心职能部门,承担着统筹推进全省教育法治建设、保障教育政策科学规范运行的重要职责,其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陕西省教育发展战略,通过制度建设、执法监督、法律服务等多维度举措,为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撑。

职能定位与核心职责
政策法规处的主要职能围绕“立、改、废、释、督”五个字展开,具体包括:
- 政策制定与合法性审查:牵头起草或修订全省教育领域重大政策文件,如《陕西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并开展前置合法性审查,确保政策内容符合《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上位法规定,2025年以来,累计审查规范性文件37件,提出法律意见建议120余条,从源头防范法律风险。
- 教育法治体系建设:推动落实《陕西省教育系统法治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法依章程办学,健全校内民主管理、教师权益保护、学生申诉等制度,截至2025年,全省累计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286所,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各阶段。
- 行政执法与监督:统筹教育“放管服”改革,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组织开展“教育行政执法年”活动,重点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招生考试等领域突出问题,2025年全省共查处教育违法案件89起,有效维护了教育秩序。
重点工作与创新实践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教育治理
政策法规处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梳理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将教师职称评审、民办学校设立审批等12项事项下放至市级或县级教育部门,同时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行政许可事项“一网通办”,平均办理时限缩短60%。
(二)强化普法宣传,提升法治素养
构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师生”三级普法网络,开展“法律进校园”“开学第一课·法治教育”等活动,编写《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覆盖全省80%以上中小学,2025年组织专题培训120场,培训教育管理者及教师5万余人次,师生法治意识显著增强。
(三)应对教育热点,完善政策供给
针对“双减”“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等政策需求,出台《陕西省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办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配套文件,通过政策创新破解教育发展难题,预收费监管办法实施后,校外培训机构“卷款跑路”事件同比下降75%。
工作成效与未来方向
近年来,政策法规处推动全省教育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提高,教育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2%,教育系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数量连续三年下降,该处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加快《陕西省学前教育条例》《终身学习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立法进程;二是建设省级教育法治信息平台,实现执法监督、政策解读、法律服务一体化;三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构建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相关工作数据一览表
| 工作领域 | 2025年完成指标 | 同比增长/下降 |
|---|---|---|
| 规范性文件审查 | 37件 | +15% |
| 依法治校示范校 | 286所 | +20% |
| 教育违法案件查处 | 89起 | -30% |
| 教师法治培训 | 5万余人次 | +25% |
FAQs
Q1: 政策法规处如何保障民办学校合法权益?
A1: 政策法规处通过三方面保障民办学校权益:一是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规范民办学校设立、变更、终止程序;二是开展民办学校专项执法检查,纠正乱收费、招生欺诈等行为;三是建立民办学校政策咨询绿色通道,为学校提供合法性审查、合同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
Q2: 学生遭遇校园欺凌时,如何通过政策法规处维护权益?
A2: 学生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一是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诉,政策法规处督促学校落实《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开展调查处理;二是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或通过“陕西教育信访”平台反映问题;三是涉及人身伤害或违法犯罪的,协助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推动依法追责,政策法规处还会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校园欺凌防治专项督导,确保学生权益得到及时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