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近年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将其作为民生工程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政策体系以“扩资源、调结构、提质量”为核心,覆盖资源建设、师资培养、保教质量、经费保障等多个维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

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普惠性供给
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三门峡市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等方式持续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政策明确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常住人口3000人以上的社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确保教育资源与人口增长相匹配,2025年以来,全市新增公办园学位5000余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生均经费补贴等方式,引导民办园降低收费标准,提供普惠性服务,有效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强化师资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师资队伍是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三门峡市实施“幼师能力提升计划”,通过专项培训、学历提升、职称评聘倾斜等举措,加强幼师队伍建设,2025年,全市组织幼师专题培训12场,覆盖教师2000余人次,培训内容涵盖儿童心理学、游戏化教学、特殊儿童教育等,建立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将教师资格证作为招聘必备条件,目前全市幼师持证率已达92%,政策还明确要求公办园教师编制配备标准,通过“备案制”“员额制”等方式解决非在编教师待遇问题,稳定教师队伍。
规范办园行为,保障保教质量
为提升保教质量,三门峡市出台《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方案》,建立“日常监测+年度评估”机制,对幼儿园安全卫生、保育教育、教职工队伍、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小学化”倾向,政策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推广“安吉游戏”“自主游戏”等先进模式,鼓励幼儿园开展本土化特色课程建设,如利用黄河文化、陕州地坑院等地方资源开发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完善经费保障,推动持续发展
经费保障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三门峡市建立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公办园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600元标准拨付经费,普惠性民办园享受同等补助,2025年,全市学前教育总投入达3.2亿元,较上年增长15%,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薄弱园改造、玩教具配备、教师培训等,并向农村地区和民办园倾斜,确保教育资源均衡分布。
三门峡市学前教育发展主要指标(2025年)
| 指标名称 | 完成情况 | 目标值 |
|---|---|---|
|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 6% | ≥80% |
|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 | 3% | ≥50% |
| 幼师持证率 | 92% | ≥90% |
| 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公办) | 600元/年·生 | ≥600元/年·生 |
相关问答FAQs
Q1:三门峡市如何解决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A1:针对农村地区,三门峡市实施“一乡镇一中心园”工程,通过财政投入改扩建乡镇幼儿园,并依托小学教学点附设幼教班,推进“城乡结对”帮扶,组织优质园与农村园结对,共享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园保教质量,对农村偏远地区幼儿园给予额外经费补贴,保障教师待遇稳定。
Q2:家长如何判断幼儿园是否符合规范办园标准?
A2:家长可通过查看幼儿园是否悬挂《办学许可证》《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资质证件,了解其是否具备合法办园资格,关注幼儿园是否公示收费标准、食谱、保教计划等信息,观察园内环境是否安全、卫生,教师是否持证上岗,三门峡市教育局官网定期公布幼儿园办园行为评估结果,家长可查询评估等级选择优质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