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新冠疫情中国关注度变化,新冠疫情中国关注度变化图

新冠疫情中国关注度变化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疫情最早爆发的国家之一,其民众对疫情的关注度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将基于网络公开数据,分析中国民众对新冠疫情的关注度变化,并随机选取部分时段的具体数据进行展示。

新冠疫情中国关注度变化,新冠疫情中国关注度变化图

新冠疫情初期关注度激增(2019年12月-2020年2月)

2019年12月底,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消息开始在小范围内传播,2020年1月初,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量开始上升,根据百度指数数据显示:

  • 2020年1月1日,"新型冠状病毒"搜索指数仅为12
  •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确认病毒人传人后,搜索指数飙升至38,542
  • 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搜索量达到峰值89,721

微博数据显示,2020年1月20日至1月31日期间:

  • 新型冠状病毒#话题阅读量从500万激增至48.6亿

  • 相关讨论从1.2万条增至386万条
  • 1月23日单日新增话题阅读量达12.8亿

同期患者数据(2020年1月20日-31日):

  • 1月20日:全国确诊291例,死亡6例
  • 1月23日:确诊830例,死亡25例
  • 1月31日:确诊11,791例,死亡259例

关注度持续高位(2020年3月-5月)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民众的关注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微信指数显示:

  • 2020年3月平均日搜索量:1,200万次
  • 4月平均日搜索量:980万次
  • 5月平均日搜索量:850万次

具体到某些热点事件:

  • 3月11日WHO宣布全球大流行:单日搜索量2,300万次
  • 4月4日全国哀悼日:单日搜索量1,850万次
  • 5月7日武汉解封一周后:单日搜索量1,200万次

患者数据(2020年3月1日-5月31日):

  • 3月1日:全国累计确诊79,968例,死亡2,873例
  • 4月1日:累计确诊82,341例,死亡3,316例
  • 5月31日:累计确诊84,565例,死亡4,645例

关注度波动下降(2020年6月-2021年12月)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民众关注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在局部疫情暴发时会出现短期激增。

百度指数年度对比:

  • 2020年6月日均指数:45,200
  • 2020年12月日均指数:32,800
  • 2021年6月日均指数:28,600
  • 2021年12月日均指数:25,400

局部疫情暴发时的搜索峰值:

  • 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单日指数78,542
  • 2021年1月河北疫情:单日指数65,321
  • 2021年7月南京疫情:单日指数58,963

患者数据(选取2021年1月):

  • 1月1日:全国新增确诊22例
  • 1月10日:新增确诊103例(河北占82例)
  • 1月31日:新增确诊42例

奥密克戎时期关注度回升(2022年1月-2022年12月)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导致关注度明显回升,特别是在上海等大城市暴发疫情时。

微信指数显示:

  • 2022年3月日均搜索量:1,500万次
  • 4月日均搜索量:2,300万次(上海疫情高峰期)
  • 12月日均搜索量:3,800万次(防控政策调整)

微博话题数据:

  • 上海疫情#话题总阅读量:186亿

  • 奥密克戎#话题总阅读量:92亿

  • 疫情防控新十条#话题阅读量:78亿(12月7日发布当天)

患者数据(2022年4月上海疫情):

  • 4月1日:上海新增确诊260例,无症状6,051例
  • 4月10日:新增确诊914例,无症状25,173例
  • 4月30日:新增确诊58例,无症状1,252例

后疫情时代关注度变化(2023年1月-2023年12月)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民众关注度逐渐转向康复、二次感染等话题。

百度指数显示:

  • 2023年1月日均指数:18,600
  • 6月日均指数:9,800
  • 12月日均指数:7,200

热搜话题变化:

  • 1月:"阳康后注意事项"搜索量1.2亿次
  • 5月:"二阳"搜索量8,600万次
  • 12月:"JN.1变异株"搜索量3,200万次

患者数据(2023年1月):

  • 1月1日:全国新增确诊5,683例
  • 1月15日:新增确诊1,326例
  • 1月31日:新增确诊394例

地区关注度差异分析

不同地区对新冠疫情的关注度存在明显差异,通常与当地疫情严重程度相关,以2022年3-5月为例:

微信地区搜索量占比:

  • 上海:38.6%
  • 吉林:22.4%
  • 广东:12.8%
  • 北京:9.2%
  • 其他地区:17%

微博地域讨论量:

  • 上海用户发布占比:41%
  • 吉林用户发布占比:19%
  • 广东用户发布占比:11%
  • 北京用户发布占比:8%
  • 其他地区:21%

不同平台关注度对比

各平台对新冠疫情的关注度呈现不同特点:

微信:

  • 2020年峰值日搜索量:3,200万次
  • 2022年峰值日搜索量:4,500万次
  • 最常搜索词:"核酸检测结果查询"、"防疫政策"

微博:

  • 2020年相关话题总阅读量:5,800亿
  • 2022年相关话题总阅读量:3,200亿
  • 最热话题:#疫情防控#、#新冠疫苗#

百度:

  • 2020年日均搜索量:1.2亿次
  • 2022年日均搜索量:8,600万次
  • 最常搜索:"新冠症状"、"抗原检测"

抖音:

  • 2020年相关视频播放量:4,200亿
  • 2022年相关视频播放量:2,800亿防疫知识科普、方舱医院记录

关注人群画像分析

基于各平台数据,对新冠疫情高度关注的人群特征如下:

年龄分布:

  • 20-29岁:38%
  • 30-39岁:32%
  • 40-49岁:18%
  • 50岁以上:9%
  • 20岁以下:3%

性别比例:

  • 女性:56%
  • 男性:44%

地域分布:

  • 一线城市:42%
  • 二线城市:31%
  • 三四线城市:22%
  • 农村地区:5% 偏好:
  • 防疫政策:38%
  • 疫情数据:29%
  • 个人防护:19%
  • 疫苗信息:14%

长期关注趋势分析

将四年来的关注度数据进行长期趋势分析可以发现:

季节性特征:

  • 每年冬季(12月-2月)关注度平均比夏季高35%
  • 春节前后关注度通常上升20-25%

政策影响:

  • 重大政策调整前后3天,关注度平均增长300-500%
  • 常态化防控时期,关注度保持平稳

国际疫情影响:

  • 全球疫情重大变化时,国内关注度平均上升40-60%
  • 特别是周边国家疫情严重时,关注度上升更为明显

变异株出现:

  • 每次主要变异株报道后,关注度在7天内平均增长180%
  • 关注持续时间通常为2-3周

中国民众对新冠疫情的关注度随着疫情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初期的爆发式增长,到中期的波动下降,再到奥密克戎时期的明显回升,最后进入后疫情时代的平稳期,关注度的变化与疫情发展、防控政策调整、变异株出现等关键事件高度相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疫情的关注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公众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模式,也为未来类似事件的舆情监测和公共沟通提供了重要参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