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慢性病高发,成为意外事件和急症的高危人群,掌握老年急救基本常识,不仅能在突发状况下为专业救治争取宝贵时间,更能有效降低风险、保障生命安全,以下从常见急症处理、意外伤害应对、日常预防准备及急救注意事项四个方面,系统介绍老年急救的核心知识。

常见老年急症的家庭处理
老年人常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问题等急症,若处理不当可能危及生命。
心脏骤停与心肌梗死
- 识别信号:突发胸痛(压榨感、紧缩感)、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左肩或手臂放射性疼痛,甚至意识丧失。
- 急救步骤:
- 立即拨打120,说明患者年龄、症状和确切位置。
- 让患者平卧,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 若患者无意识、无呼吸,立即实施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直至专业人员到达。
- 若备有硝酸甘油,且患者血压不低于90/60mmHg,可舌下含服1片(每5分钟可重复1次,最多3片)。
脑卒中(中风)
- 识别信号:采用“FAST”原则快速判断:
- F(Face):面部是否歪斜,观察微笑时嘴角是否对称;
- A(Arms):手臂是否能平举,是否有一侧无力;
- S(Speech):言语是否含糊,能否理解简单指令;
- T(Time):立即拨打120,记录发作时间。
- 禁忌事项:切勿随意搬动患者(尤其是头部),避免喂食、喂水,防止误吸。
糖尿病低血糖
- 识别信号:心慌、手抖、出冷汗、头晕、乏力、意识模糊,严重者可昏迷。
- 处理方法:
- 立即让患者平卧,给予15-20克快速升糖食物(如半杯果汁、3-4颗糖块、1勺蜂蜜),15分钟后若症状未缓解重复一次。
- 意识清醒后,补充少量碳水化合物(如饼干、面包);若昏迷,立即拨打120并保持侧卧位防误吸。
意外伤害的现场急救
老年人易跌倒、烫伤、噎食等,掌握正确处理方式可避免二次伤害。
跌倒与骨折
- 处理原则:
- 不要急于扶起老人,先判断意识、呼吸和有无明显外伤(如出血、畸形)。
- 若无严重外伤,可协助缓慢起身;若怀疑骨折(如肢体变形、无法活动),用木板、硬纸板等固定伤处,避免移动。
- 若出现头部着地、意识不清或剧烈疼痛,立即拨打120。
烫伤与烧伤
- 急救步骤:
- 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至少15-20分钟,降低局部温度(禁止使用冰块直接敷贴)。
- 轻轻去除伤处衣物(若粘连不可强行撕扯),用干净纱布覆盖,避免感染。
- 若烫伤面积较大(成人超过体表面积10%)或出现水疱、皮肤发白,需及时就医。
噎食(气道异物梗阻)
- 识别表现:双手抓住喉咙、无法说话、呼吸急促或面色发绀。
- 急救方法:
- 立位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法):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抵住上腹部(肚脐上方),另一手握拳快速向上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 若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将其平放,实施心肺复苏并拨打120。
日常预防与应急准备
预防是老年急救的重要环节,提前做好可大幅降低风险。
居家环境安全改造
- 地面防滑处理,过道清除杂物,安装扶手(卫生间、楼梯处)。
- 夜间保持照明充足,常用物品放在易取处,避免攀高或弯腰。
应急物资与信息准备
- 急救包:含血压计、血糖仪、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消毒棉签、创可贴、手电筒等,定期检查有效期。
- 紧急联系卡:随身携带注明姓名、年龄、慢性病史、用药情况及家属电话的卡片。
健康管理与定期体检
-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慢性病指标,遵医嘱用药,不随意调整剂量。
- 每年进行全面体检,重点关注心脑血管、骨密度和眼底检查。
急救注意事项
- 保持冷静:慌乱可能导致操作失误,深呼吸后按步骤处理。
- 避免错误操作:
- 心梗患者不要随意搬动,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需确认无出血风险);
- 脑卒中患者不要强行喂水、喂药;
- 骨折患者不要尝试复位或按摩伤处。
- 及时求助:任何不确定的情况,优先拨打120,等待专业人员指导。
老年急救常见问题FAQs
Q1:老年人在家突发胸痛,但没有备药怎么办?
A1:立即拨打120,同时让患者保持半卧位或平卧位,避免活动,若患者有既往心脏病史,可尝试通过电话询问急救人员是否可指导服用常备药物(如硝酸甘油),切勿自行用药,保持室内通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和意识变化,直至救援到达。
Q2:发现老人跌倒后,如何判断是否需要移动?
A2:先观察老人意识是否清醒,询问身体有无疼痛部位(尤其是颈部、腰部、四肢),若老人能自行活动且无明显疼痛,可协助缓慢起身;若意识不清、肢体畸形或剧烈疼痛,怀疑骨折或脊柱损伤,切勿移动,立即拨打120并等待专业人员处理,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掌握老年急救常识是每个家庭的责任,通过学习与实践,我们能为长辈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更新急救知识,才能在关键时刻科学施救,守护生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