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教育厅近年来围绕高考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优化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这些政策涵盖考试内容、录取机制、学生评价等多个维度,既响应了国家高考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又结合山西省的教育实际,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实施路径,以下从核心改革方向、具体政策措施及配套保障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

核心改革方向:深化综合评价,突出育人导向
山西省高考政策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变,在考试内容上,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例如语文、数学等科目增加开放性试题比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录取机制上,逐步完善“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单一评价体系,政策着力缩小区域、城乡差距,通过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向省内倾斜、完善随迁子女升学保障等措施,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具体政策措施:分类施策,精准落地
(一)高考科目与内容改革
山西省实行“3+1+2”模式的高考科目设置,3”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1”为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2选1);“2”为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2门),各科目命题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突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查,数学科目加强应用题设计,联系生活实际和科技前沿;外语科目增加听力测试比重,强化语言运用能力。
(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是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覆盖所有科目,以“合格/不合格”呈现;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仅限“3+1+2”中的选考科目,考试安排上,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高一年级完成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考试;高二年级完成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物理等科目考试,选择性考试与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成绩以原始分和等级分两种方式呈现,确保不同科目成绩的可比性。
(三)综合素质评价应用
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客观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采用“写实性记录+等级评价”的方式,高校在录取时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设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要求,例如对在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此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避免“唯分数论”。
(四)招生计划与录取优化
山西省持续优化高校招生计划结构,增加省内本科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的招生名额,扩大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覆盖面,录取批次方面,将原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减少录取批次,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机会,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拓宽职业教育升学渠道。
(五)规范考试招生秩序
为保障高考公平公正,山西教育厅强化了对考试环境、招生行为和录取过程的监管,建立“阳光招生”信息平台,实时公开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严厉打击替考、作弊等违法行为,采用人脸识别、金属探测等技术手段防范舞弊;规范高校自主招生和特殊类型招生,杜绝违规承诺、违规录取等现象。
配套保障:强化支撑,确保实效
(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通过“县中提升计划”“优质高中帮扶工程”等项目,加大对县域高中和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弥补区域间教学差距,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优质辅导。
(二)学生发展与指导服务
山西教育厅要求普通高中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科学选科,高校和中学联合举办“校园开放日”“招生咨询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建立高考心理疏导机制,缓解学生备考压力。
(三)政策宣传与监督反馈
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发布会、新媒体平台等多渠道解读高考政策,确保家长、学生和社会全面理解政策内容,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保障政策执行透明化。
政策成效与未来展望
近年来,山西省高考政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人才选拔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学生本科录取率逐年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得到高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山西教育厅将继续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完善“教、考、招”协同机制,进一步推动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山西省“3+1+2”模式中,如何确定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
解答: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和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的确定需结合学生自身兴趣、特长、高校招生要求及未来职业规划,建议学生参考《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了解目标专业对科目的限制,同时结合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和学科优势进行选择,学校会配备生涯规划教师,通过测评、访谈等方式帮助学生科学决策。
问题2: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高考录取有多大影响?
解答: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是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而非决定性因素,具体影响程度因高校而异:部分重点高校在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类型招生中,会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初审或面试的重要依据;普通本科批次录取时,高校可依据办学特色设定相关要求,如对“劳动与社会实践”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优先录取,总体而言,档案作用在于“择优录取”,即在同等分数条件下,综合素质更突出的学生更具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