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教育局新政策具体有哪些调整?

教育局规定通知新政策

教育局规定通知新政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课程设置、作业管理、考试评价、课后服务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旨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政策要点解读如下:

优化课程设置,强化五育并举

《规定》明确,学校须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开齐开足体育、艺术、劳动教育等课程,确保小学每周不少于5节体育课、初中不少于4节,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求将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小学三年级以上每学期不少于16课时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

课程设置要求
| 学段 | 体育课时/周 | 艺术课时/周 | 劳动实践课时/学期 |
|------------|--------------|--------------|---------------------|
| 小学1-2年级 | 4节 | 3节 | 8节 |
| 小学3-6年级 | 5节 | 3节 | 16节 |
| 初中 | 4节 | 2节 | 16节 |

严控作业总量与时长

针对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问题,《规定》提出“三严禁”: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鼓励设计分层作业、实践类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规定》要求,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区域性统考、联考,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可适当安排期中考试,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个人成绩和排名,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升学录取的重要参考,重点考察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

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即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覆盖所有有需求的学生,服务内容以辅导学生完成作业为主,同时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等活动,严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对于确有需求的学生,可由家长自愿申请,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至18:00后。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规定》强调,各地要严格落实教师“减负”政策,减少非教学任务干扰,保障教师集中精力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教师不得参与有偿补课,不得推荐或诱导学生参加校外培训,学校应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教学效果、育人成效作为核心指标,激励教师潜心育人。

强化督导问责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将建立“双减”工作监测平台,定期对学校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违反规定加重学生负担、违规组织考试、乱收费等行为,一经查实,严肃追究学校和相关责任人责任,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监督。


相关问答FAQs

问:新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有哪些影响?
答:根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严禁超前超纲培训,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内容须与学校教学进度相衔接,教育部门将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查处违规培训行为,切实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秩序。

问:家长应如何配合新政策落实?
答:家长应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理性看待孩子学业成绩,不盲目报班、不额外增加作业量,积极配合学校“双减”政策,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和兴趣培养,促进全面发展,家校协同发力,共同为孩子营造健康、轻松的成长环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