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常识有哪些?

幼儿园小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起点,也是安全意识启蒙的关键时期,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弱,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但缺乏风险判断力,因此通过系统、生动的安全教育,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安全认知和自我保护技能,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以下从日常生活、活动安全、应急处理等方面,梳理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常识

日常生活安全:细节中培养安全习惯

日常生活是安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需将安全常识融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帮助幼儿形成“这样做安全,那样做危险”的条件反射。

进餐安全

小班幼儿进食时易发生呛噎、烫伤等意外,需重点培养以下习惯:

  • 饮食姿势:告诉幼儿“吃饭要坐稳,不跑不跳”,避免边吃边动导致食物误入气管;
  • 食物辨别:通过图片、实物引导幼儿认识“不能吃的东西”,如小石子、纽扣、药品(强调“药不是糖”),以及未剥壳的瓜子、带刺的水果等易噎食物;
  • 温度安全:提醒“热的食物要吹一吹再吃”,粥、汤、牛奶等需由教师试温后再分发,禁止幼儿自己端取热汤热饭。

午睡安全

午睡期间需关注防坠床、防窒息等问题:

  • 睡姿正确:引导幼儿“不蒙头、不趴睡”,保持口鼻露在被子外;
  • 床铺安全:床栏需完全扣好,禁止幼儿在床上跳跃或攀爬床栏;
  • 异物管理:检查幼儿是否携带小玩具、发卡等物品上床,避免睡觉时误入口鼻或压伤身体。

如厕盥洗安全

卫生间是湿滑、易发生意外的场所,需重点培养以下行为:

  • 防滑倒:告诉幼儿“慢慢走,不推挤”,地面有水时要及时告知老师;
  • 正确如厕:学习自己提裤子、使用蹲式马桶(或坐便器),不在厕所内逗留或玩水;
  • 物品使用:洗手时注意水温,避免热水溅到;不玩肥皂、洗手液,防止误食或进入眼睛。

活动安全:游戏中渗透规则意识

小班幼儿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教师需通过情景模拟、儿歌、故事等方式,让幼儿在“玩”中掌握活动安全规则。

户外活动安全

户外活动空间大、器械多,需重点关注以下风险:

  • 器械使用:玩滑梯时“从上往下滑,不推前面的小朋友”;玩秋千时“坐稳,不站起,不随便离开”;大型玩具(如攀爬架)需在老师看护下使用,不争抢、不打闹;
  • 环境安全:远离花坛、墙角等尖锐处,不捡地上的小石子、树枝;不在操场上乱跑,避免与同伴碰撞;
  • 身体信号:活动中感到头晕、恶心时要立即告诉老师,不“硬撑”继续玩耍。

室内活动安全

室内活动需避免碰撞、夹伤等意外:

  • 区域活动:玩建构材料(如积木)时“不扔、不挥”,避免砸到他人;美工区使用剪刀时“尖朝自己,不用剪刀指向别人”,用完后放回原处;
  • 桌椅使用:搬动椅子时“双手扶椅背,椅脚朝自己”,不拖着椅子走;坐椅子时“不翘椅子,不站在椅子上”;
  • 同伴交往:不打架、不推挤,如果想要玩别人的玩具,要礼貌地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应急处理:模拟中提升自护能力

面对突发情况,小班幼儿需掌握简单的应急方法,教师可通过“情景演练”让幼儿直观理解和记忆。

走失应对

  • 记住关键信息:通过儿歌、游戏让幼儿记住自己的姓名、父母电话、幼儿园名称(如“我是XX幼儿园的小明,我妈妈的电话是138XXXX8888”);
  • 寻求帮助:告诉幼儿“如果找不到爸爸妈妈或老师,要站在原地不动,找穿制服的警察、保安或带孩子的阿姨帮忙,不跟陌生人走”。

简单外伤处理

  • 小擦伤:告诉老师“哪里受伤了”,不随意揉眼睛或伤口;
  • 流鼻血:身体前倾,用手指捏住鼻子(软的部分),头低而不是仰头,及时找老师帮忙;
  • 异物入眼/鼻:不用手揉,立即告诉老师,由老师用棉签或清水处理。

火灾与地震避险

  • 火灾逃生:模拟演练“弯腰、捂口鼻、沿墙走”,不坐电梯,跟着老师走安全出口;火警电话119”,但知道“小朋友不能随便拨打”;
  • 地震避险:演练“桌子下、墙角处”躲藏,用双手护住头部,地震结束后跟着老师有序撤离到操场空旷处。

小班幼儿安全教育重点内容速查表

类别 核心安全事项 教育方法
进餐安全 不跑跳进食、不吃异物、热食物吹凉再吃 儿歌《吃饭歌》、实物演示
午睡安全 不蒙头趴睡、不携带小物品上床、不攀爬床栏 故事《小猪的午睡》、睡前检查
户外活动安全 正确使用器械、不推挤、远离尖锐物 情景模拟《滑梯上的故事》、游戏
走失应对 记住信息、不跟陌生人走、寻求帮助 角色扮演《找妈妈》、安全卡片
火灾地震避险 弯腰捂口鼻逃生、躲桌子下、记住报警电话 演练《火灾来了》、动画视频

相关问答FAQs

问:小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让安全教育更有效?
答:针对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可采取“游戏化、生活化、情景化”的教育方式:

  1. 多感官参与:通过儿歌(如《安全拍手歌》)、手指操、安全动画视频,让幼儿在听、看、做中记忆;
  2. 情景模拟:设置“陌生人给糖”“玩具卡住手指”等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在互动中体验安全行为;
  3. 重复强化:将安全提示融入日常,如每次户外活动前提醒“慢慢走,不推挤”,通过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4. 正面激励:对遵守安全规则的幼儿及时表扬(如“你今天玩滑梯很守规则,真棒!”),增强其主动性。

问: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小班幼儿安全教育?
答:家庭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延伸,家长需做到“家园一致”:

  1. 同步教育内容:主动与老师沟通幼儿园的安全主题(如“防走失”“防烫伤”),在家中通过绘本(如《我不跟你走》)、生活场景(如吃饭时提醒“慢慢吃”)巩固;
  2. 放手实践:在安全前提下让幼儿尝试自主完成简单任务(如自己穿脱鞋子、整理玩具),培养独立性和自我保护能力;
  3. 树立榜样:家长自身需遵守安全规则(如过马路走斑马线、不乱闯红灯),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幼儿;
  4. 及时反馈:向老师反馈幼儿在家的安全表现(如是否玩火、爬高),共同纠正不良行为。

安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石,小班阶段的安全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重在培养幼儿“珍爱生命、保护自己”的意识,通过家园携手、持续渗透,让安全成为幼儿成长路上最坚实的“防护衣”。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