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家庭急救小常识
家庭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掌握常见病的急救知识至关重要,无论是突发外伤、急症还是意外伤害,正确的初步处理能为专业救治争取时间,降低风险,以下从外伤处理、急症应对、意外伤害三个方面,介绍家庭急救的核心要点,并整理成易于学习的要点。

外伤处理:止血、清洁、防感染
外伤是家庭中最常见的意外之一,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或加重伤情。
- 止血:小伤口直接用干净纱布按压5-10分钟;动脉出血(血液呈喷射状)需在伤口近心端用绷带扎紧,并记录时间(每1小时放松1次)。
- 清洁: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去除污物;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直接涂抹 open wound(开放性伤口),以免刺激组织。
- 包扎: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绷带包扎时松紧适度(能插入一指为宜),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常见外伤处理要点
| 伤口类型 | 处理步骤 |
|--------------------|------------------------------------------|
| 表浅划伤 | 清洁-消毒-包扎 |
| 异物刺入 | 勿拔出,固定异物后送医 |
| 烧烫伤 | 冷水冲15-20分钟-去除衣物-覆盖无菌纱布 |
急症应对:识别症状,及时干预
突发急症如中暑、高热、哮喘发作等,需快速识别并采取初步措施。
- 中暑:迅速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降温,补充含盐分的水分;若出现昏迷、抽搐,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高热:体温超过38.5℃时,使用退热贴或口服布洛芬(儿童需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捂汗,以防体温骤升。
- 哮喘发作:协助患者取坐位,使用吸入剂(如沙丁胺醇),保持呼吸道通畅;若症状无缓解,需立即就医。
意外伤害:预防与初步处理
- 溺水:救上岸后,清理口鼻异物,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
- 触电: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燥木棒挑开电线;检查伤者呼吸心跳,必要时进行CPR。
- 气道异物:对成人采用“海姆立克法”(拳头置于肚脐上方,快速向上冲击);对婴儿用拍背压胸法。
家庭急救必备物品
- 基础包扎:无菌纱布、创可贴、绷带、消毒棉
- 应急药品:退烧药、抗过敏药、止泻药、硝酸甘油(心血管患者)
- 工具:体温计、血压计、手电筒、急救手册
FAQs
家庭急救中,哪些情况必须立即拨打120?
答:出现以下情况需紧急送医:① 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② 呼吸困难、面色发绀;③ 大出血或严重创伤(如骨折、内脏外露);④ 剧烈胸痛、疑似心梗或脑卒中(口角歪斜、肢体无力)。
如何正确判断是否需要心肺复苏(CPR)?
答:检查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时,需立即开始CPR,操作步骤为:胸外按压(30次)→ 人工呼吸(2次)→ 持续至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呼吸,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cm,频率保持100-120次/分钟。
掌握这些急救知识,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家人安全,建议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更新技能,并确保家庭急救箱物品齐全、定期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