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照护是管理糖尿病、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掌握相关常识对于患者及家属至关重要,以下内容从饮食控制、运动指导、药物使用、血糖监测及并发症预防五个方面,系统梳理糖尿病照护的核心知识点,并附常见问题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糖尿病。

饮食控制:糖尿病管理的基石
饮食控制并非“饿肚子”,而是科学搭配营养,维持血糖稳定,核心原则包括:
- 控制总热量:根据理想体重、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热量(成人休息状态下约25-30千卡/公斤体重),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15%-20%)、脂肪(<30%)的比例。
- 选择低GI食物:优先选用全谷物(如燕麦、糙米)、杂豆、蔬菜等低升糖指数(GI)食物,避免精制糖、甜饮料及高脂加工食品。
- 少食多餐:将一日三餐分为3主餐+2-3次加餐,避免餐后血糖骤升。
常见食物交换份表示例(每份含90千卡热量):
| 食物类别 | 每份重量 | 示例食物 |
|----------|----------|----------|
| 谷薯类 | 25g | 大米、面粉、土豆 |
| 蛋白质类 | 50g | 瘦肉、鸡蛋、豆腐 |
| 蔬菜类 | 500g | 绿叶菜、黄瓜、西红柿 |
| 水果类 | 200g | 苹果、橙子、草莓 |
运动指导: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血糖代谢,建议:
- 频率与强度: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以运动中能正常交谈、微微出汗为宜。
- 注意事项:血糖>16.7mmol/L或出现急性并发症时暂停运动;运动前、中、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随身携带糖果,预防运动中突发低血糖。
药物使用:遵医嘱规范用药
糖尿病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需严格遵循医嘱:
- 口服药:如二甲双胍(常见胃肠道反应,餐中服用)、磺脲类(注意低血糖风险),需固定时间服用。
- 胰岛素:根据类型选择注射部位(腹部、大腿外侧等,轮换使用),掌握“注射-进食”时间(如速效胰岛素需餐前立即注射)。
- 不擅自调整剂量:如需调整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用药不当导致血糖波动。
血糖监测:评估治疗效果
血糖监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 监测频率:空腹血糖(晨起未进食前)、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睡前血糖,病情不稳定者每日监测4-7次,稳定者每周监测3-4次。
- 目标范围: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标准。
并发症预防:定期筛查与日常防护
糖尿病并发症可防可控,需重点关注:
- 微血管并发症:每3-6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7%)、尿微量白蛋白;每年进行眼底检查、神经病变筛查。
- 大血管并发症:控制血压(<130/80mmHg)、血脂(LDL-C<1.8mmol/L),戒烟限酒,每年检查心脑血管功能。
- 足部护理:每日检查足部有无伤口、水泡,选择宽松鞋袜,避免赤脚行走,预防糖尿病足。
相关问答FAQs
Q1: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吗?
A1:可以,但需注意选择低GI水果(如柚子、樱桃),控制量(每日200g左右),且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避免餐后立即吃导致血糖升高,若血糖控制不佳(空腹>7.0mmol/L),暂不建议吃水果。
Q2:运动时出现心慌、手抖,可能是低血糖吗?如何处理?
A2:可能是低血糖反应(血糖<3.9mmol/L),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快速摄入15g碳水化合物(如半杯果汁、3-4颗糖果),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仍低需重复处理;若意识清醒,后续需补充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如饼干+牛奶)以维持血糖稳定,若症状严重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掌握以上糖尿病照护常识,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共同制定健康管理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