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艾滋病基本常识有哪些?

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

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CD4+ 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受损,最终使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和肿瘤,尽管目前尚无根治艾滋病的方法,但通过科学认知和有效预防,完全可以控制其传播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HIV感染者及患者的体液(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中含有病毒,但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主要传播途径包括:

  1. 性接触传播: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及异性)是HIV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占全球新增感染者的绝大多数。
  2. 血液传播:共用被污染的针具(如吸毒工具)、输入含HIV的血液或血制品,以及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
  3. 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可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将病毒传给婴儿。

值得注意的是,HIV不会通过握手、拥抱、共餐、蚊虫叮咬等日常接触传播,无需过度恐慌。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具体措施包括:

  • 安全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定期进行性健康检查。
  • 血液安全:不共用针具,确保纹身、穿耳等工具严格消毒,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 母婴阻断:HIV阳性孕妇通过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可将母婴传播率降至5%以下。
  • 暴露后预防(PEP):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以下为艾滋病预防核心措施总结表:

预防领域 具体措施
性传播预防 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伴侣数量,定期检测
血液传播预防 避免共用针具,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确保血制品安全
母婴传播预防 感染孕妇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选择剖宫产或人工喂养
暴露后预防 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持续28天

艾滋病的检测与治疗

检测:HIV感染后存在“窗口期”(通常为2-3周),此时检测结果可能为阴性但已具有传染性,建议高危行为后4周进行检测,常用方法包括抗体检测、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等。

治疗:尽管无法彻底清除HIV,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重建免疫功能,使患者寿命接近常人,治疗需终身坚持,且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

社会认知与反歧视

艾滋病患者的生存不仅依赖医疗手段,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HIV感染者通过规范治疗,体内病毒载量持续检测不到时,不会通过性行为传播病毒(即“U=U”原则,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是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


相关问答FAQs

Q1:与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握手会被感染吗?
A1:不会,HIV的传播需要特定体液(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的直接接触,日常生活中的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等行为不会传播病毒,目前无证据表明蚊虫叮咬可传播HIV。

Q2:发生高危行为后,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检测?
A2:若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等高危行为,建议在4周后进行HIV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存在持续担忧,可在3个月后复查,若检测阳性,需尽快前往正规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并减少传播风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