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秋季腹泻八常识,家长必知哪些要点?

秋季腹泻的八个小常识

秋季腹泻的八个小常识

秋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侵袭,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了解相关常识,有助于科学预防和应对,减少疾病带来的不适,以下是秋季腹泻的八个重要小常识,帮助您和家人平安度过秋季。

认识秋季腹泻的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婴幼儿常见)和诺如病毒(各年龄段均可感染),这些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 接触被患者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体表面后未彻底洗手;
  • 吸入患者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

病毒在环境中存活能力强,如诺如病毒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周,冬季低温条件下更易传播。

秋季腹泻的典型症状

秋季腹泻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典型症状包括:

  • 消化道症状:频繁水样腹泻(每日10次以上),可伴呕吐、腹痛;
  • 全身症状:发热(多为中低热)、乏力、食欲不振;
  • 脱水表现:口干、尿量减少、哭泪少、精神萎靡,严重时可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

婴幼儿和老年人因脱水风险较高,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科学预防是关键

预防秋季腹泻需注重“病从口入”和个人防护:

  1. 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2. 饮食安全:食物彻底加热,生熟分开,避免生食或半生食(如生蚝、刺身);饮用水需煮沸。
  3. 环境消毒: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尤其对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4. 避免接触: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患者呕吐或腹泻后及时清理并消毒污染区域。

疫苗接种的防护作用

针对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全球已广泛应用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我国常用的疫苗包括:

  • 轮状病毒活疫苗(Rotavirus Vaccine, Live, Oral):适用于2个月-3岁婴幼儿,全程接种后可显著降低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率和重症风险。

接种建议

  • 最佳接种年龄为6-12周龄,首剂最早可在6周龄接种;
  • 每年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前(夏秋季)完成接种,保护效果可持续2-3年。

注意:诺如病毒目前尚无疫苗,需依靠综合预防措施。

家庭护理要点

若发生秋季腹泻,家庭护理需注意:

  1. 补液防脱水
    • 轻中度脱水:口服补液盐(ORS-III),每次腹泻后补充10-20ml/kg,少量多次饮用;
    • 重度脱水(精神萎靡、尿量极少):立即就医,静脉补液。
  2. 饮食调整
    • 母乳喂养婴儿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无乳糖配方奶;
    • 成人和大儿童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避免高糖、高脂及生冷食物。
  3. 用药禁忌
    • 不滥用抗生素:秋季腹泻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且可能加重肠道菌群紊乱;
    • 止泻药需谨慎:如洛哌丁胺仅用于非感染性腹泻,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特殊人群的防护重点

婴幼儿

  • 避免接触腹泻患者,注意尿布更换后洗手;
  • 母乳喂养可增强肠道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老年人

  • 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脱水并发症,需加强监测;
  • 饮食需软烂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

医护人员及食品从业者

  • 遵守手卫生规范,出现腹泻症状需暂停工作直至症状消失后3天。

何时需立即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诊:

  • 婴幼儿持续呕吐无法进食、尿量减少(如6小时无尿)、哭时无泪;
  • 成人出现高热(>39℃)、剧烈腹痛、便血或黑便;
  • 脱水症状进行性加重(如意识模糊、皮肤弹性极差)。

秋季腹泻的误区与真相

常见误区 科学真相
腹泻必须禁食 禁食会加重脱水,应少量多次进食,补充能量和电解质。
止泻药越快越好 病毒性腹泻需通过排便排出病毒,盲目止泻可能延长病程。
秋季腹泻是小病,不用治 严重脱水可导致电解质紊乱、休克甚至死亡,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年人需高度重视。

相关问答FAQs

Q1:秋季腹泻会传染吗?如何隔离患者?
A1:秋季腹泻具有传染性,传染期从发病开始至症状消失后3天,隔离措施包括:患者单独使用餐具、毛巾,呕吐物和粪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按1:50稀释)处理;患者避免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学校、幼儿园等场所,直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

Q2:秋季腹泻后多久可以恢复饮食?需要“忌口”多久?
A2:呕吐停止后即可逐渐恢复饮食,初期建议选择低脂、低纤维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面条、苹果泥),避免牛奶、高糖食物及辛辣刺激食物,一般“忌口”3-5天,待腹泻明显缓解、食欲恢复后,可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无需长期严格限制。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