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宿州义务教育资助政策具体有哪些内容?

宿州市义务教育资助政策是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有质量教育的重要举措,旨在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负担,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该政策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和就读的符合条件的学生,涵盖资助范围、资助标准、申请流程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

宿州市义务教育资助政策

资助对象与范围

宿州市义务教育资助政策面向具有正式学籍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重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但不以下列类型为主:1.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学生;2. 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学生、边缘易致贫家庭学生;3. 因病因灾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家庭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学生;4. 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涵盖学费、教科书费、生活费等方面,确保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基本教育需求得到保障。

资助项目与标准

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资助项目主要包括“两免一补”及其他专项资助,具体标准如下:

(一)免学杂费

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除标准按照省定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小学每生每年不低于650元,初中每生每年不低于850元(具体标准以最新政策为准)。

(二)免费教科书

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05元,初中每生每年180元,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免费教辅资料,小学每生每年25元,初中每生每年35元。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

这是资助政策的核心内容,主要分寄宿生和非寄宿生两类:

  1. 寄宿生生活补助:平均资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具体分档标准为:小学分三档(一档1000元、二档750元、三档500元),初中分三档(一档1250元、二档1000元、三档750元)。
  2. 非寄宿生生活补助:根据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平均资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625元,分档标准与寄宿生对应档次一致,按50%比例发放。

(四)其他专项资助

包括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标准为每生每天5元)、地方性资助(如部分县区设立的助学金、交通补助等),以及社会力量捐助的“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形成多元资助格局。

申请与发放流程

资助申请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流程规范透明:

  1. 申请:学生或家长向学校提交《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低保证、残疾证、扶贫手册等)。
  2. 评审:学校成立评审小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结合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进行综合评议,拟定资助名单并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3. 审批:公示无异议后,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备案。
  4. 发放:生活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学生或监护人银行卡,教科书费由学校统一采购后直接免除,确保资金精准直达。

政策保障与监督机制

为确保政策落实,宿州市建立了多项保障措施:1.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教育、财政、民政等多部门组成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2. 加大财政投入:将资助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3. 动态管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定期更新学生家庭情况,实现“应助尽助”;4. 监督检查:审计、纪检部门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杜绝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行为,对违规严肃追责。

政策成效与意义

近年来,宿州市义务教育资助政策覆盖面持续扩大,资助精准度显著提升,据统计,每年全市约有10万余名学生享受各类资助,累计发放资金超2亿元,有效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难题,巩固了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促进了教育公平,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何申请义务教育阶段资助?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解答:学生或家长需向所在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填写《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请表》,并提供以下材料之一:低保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孤儿证、建档立卡扶贫手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证明,或因病因灾事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相关证明材料,学校将对材料进行审核公示,符合条件的纳入资助范围。

问题2:非寄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享受生活补助吗?标准是多少?
解答:可以,根据政策,非寄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样可享受生活补助,标准为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的50%,小学一档寄宿生补助1000元/年,非寄宿生补助500元/年;初中一档寄宿生补助1250元/年,非寄宿生补助625元/年,具体金额根据学生家庭困难程度分档确定,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