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成都最新教育政策何时落地?对学区房、升学影响有多大?

成都市政府教育政策近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这些政策既立足当前教育民生需求,又着眼长远教育发展布局,形成了系统化、多维度、协同推进的教育改革体系。

成都市政府教育政策

基础教育:促进优质均衡,守护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石,成都市政府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倍增计划”和“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25年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4.2万个、义务教育学位6.8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5%,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超过80%,在“双减”政策落实方面,全市100%的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建立作业公示和统筹管控机制,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2%,有效减轻了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家庭经济压力。

针对特殊群体教育需求,成都实施“随迁子女入学积分制”和“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2025年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提升至85%,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6%,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建成“蓉城教育云”平台,覆盖全市98%的中小学,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

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

作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成都职业教育紧密对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协同育人机制,近年来,全市新增高职院校5所、中职学校特色专业30个,建成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2个,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京东方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年培养高技能人才超2万人,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

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成都出台《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淘汰10%左右落后专业,新增20%左右新兴专业,实施“天府工匠”培育工程,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技能培训,2025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为“制造强市”战略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

高等教育:聚焦内涵发展,增强创新动能

高等教育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引擎,成都支持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打造世界一流学科,推动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与本地企业共建实验室和研发中心,2025年,全市高校科研经费突破200亿元,转化科技成果1200余项,带动产业产值超千亿元。

为提升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成都持续扩大高校办学规模,成都医学院、成都工业学院等高校新校区建成投用,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5%,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与30余个国家的20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招收国际留学生1.2万人,打造“留学成都”品牌。

教育保障:强化资源供给,优化发展生态

成都市政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2025年教育经费总支出达680亿元,十年间年均增长9.5%,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新增特级教师120人、正高级教师300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提高至每月1000-2000元,通过“教育强区(市县)”创建行动,推动各区(市县)教育资源均衡配置,2025年所有区(市县)均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评估验收。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面向“十四五”,成都将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教育高地”目标,重点推进“五个工程”: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程、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工程、教育数字化转型工程和教师队伍赋能工程,计划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贡献度提升30%,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年增长率保持15%以上,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更强有力的教育支撑。

成都市近年教育政策重点领域成效概览
| 领域 | 核心政策 | 主要成效 |
|--------------|-----------------------------------|------------------------------------------|
| 基础教育 | 优质教育资源倍增计划 | 新增公办学位11万个,集团化办学覆盖80% |
| 职业教育 | 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 | 建成国家级实践中心12个,技能培训30万人次 |
| 高等教育 | “双一流”建设支持计划 | 高校科研经费超200亿元,转化科技成果1200项 |
| 教育保障 | 教师队伍提升工程 | 新增特级教师120人,乡村教师补助提高 |

FAQs
Q1:成都如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A:成都实施“随迁子女入学积分制”,父母一方持有居住证并按规定参加社保即可申请积分,积分达标可安排至公办学校就读,扩大公办学位供给,2025年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85%,确保“应入尽入”。

Q2:“双减”政策下,成都如何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
A: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提供作业辅导、科普、文体等多样化课程,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服务,覆盖学生超100万人次,同时建立“双减”监测平台,对作业量、培训时间等实时监管,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