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四川2025小学教育政策有哪些新变化?家长需关注哪些调整?

四川省小学的教育政策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省儿童营造了优质、均衡的成长环境。

四川省小学的教育政策

政策核心:促进教育公平与资源均衡

四川省高度重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政策明确要求按标准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并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倾斜,2025年,全省98%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办学基本标准,大班额比例降至0.3%以下。“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行,推动教师资源在县域内合理流动,确保偏远学校师资质量同步提升。

课程改革:强化素养导向与五育并举

在课程设置上,四川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同时结合地方特色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总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并通过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德育方面,将“红色文化”“巴蜀文化”融入课程,开展“天府万国行”实践活动;体育美育方面,保证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推广川剧、蜀绣等非遗进校园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师资建设:提升专业能力与保障待遇

政策通过“公费师范生培养”“特岗计划”等举措补充乡村教师队伍,2025年累计招聘乡村教师1.2万名,实施“名师领航工程”,建立省、市、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每年培训校长、教师超10万人次,保障方面,将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作为督导重点,并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住房保障等政策,稳定基层教师队伍。

特殊群体关爱:保障每个孩子受教育权利

针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四川省建立“一人一档”帮扶机制,通过“营养改善计划”,覆盖21个县区学生,惠及120万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5%,民族地区推行“一校一策”,双语教育覆盖所有彝族、藏族聚居区小学,并通过“远程教育+教师走教”模式弥补资源短板。

政策实施成效概览

领域 主要成果 数据(2025年)
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覆盖率 85%
“双减”落实 课后服务覆盖率 100%
师资力量 乡村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72%
特殊群体保障 残疾儿童入学率 5%

FAQs

问:四川省如何落实“双减”政策?
答:通过严控作业总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如社团活动、托管服务)、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措施,确保学生减负增效,课后服务以“基础+拓展”模式开展,涵盖学业辅导、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等,满足家长接送需求。

问:乡村小学师资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
答:通过“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银龄讲学计划”引进人才,实施“县管校聘”促进教师流动,并提高乡村教师补贴(每月最高2000元),同时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弥补师资短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