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市学前教育领域迎来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调整,旨在构建更加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这些政策以“幼有优育”为目标,从资源供给、保教质量、师资建设、规范管理等多个维度发力,为全市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普惠性供给
针对“入园难”“入园贵”等民生关切,苏州市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扩容提质,政策明确要求,新建小区必须配套建设幼儿园,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力争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苏州市还加大对农村地区、薄弱地区的投入,推动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差距。
强化保教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政策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计划,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苏州市教育局还建立了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园所评级、经费支持挂钩,推广“安吉游戏”等先进教育模式,鼓励幼儿园开展特色课程建设,促进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队伍专业素养
教师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苏州市新政策明确提出,要完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待遇保障机制,加强与高校合作,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培养高素质师资;建立常态化培训体系,通过专题研修、名师工作室、城乡结对等方式,提升在职教师的专业能力,政策还强调保障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逐步实现公办园非在编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稳定教师队伍。
规范办园行为,筑牢安全防线
为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政策对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是严格准入管理,规范幼儿园命名、收费等事项,严禁超标准、超范围收费;二是强化安全管理,要求幼儿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消防、食品、校车等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加强家园共育,通过家长会、开放日等形式,引导家长科学育儿,形成教育合力。
苏州市学前教育主要政策目标概览
| 政策方向 | 核心目标 | 实施措施 |
|---|---|---|
| 资源供给 | 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解决“入园难”问题 | 新建小区配套园、民办园转型补贴、农村薄弱地区倾斜支持 |
| 保教质量 | 禁止“小学化”,提升科学保教水平 | 建立质量评估体系、推广游戏化教学、鼓励特色课程建设 |
| 师资建设 |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保障待遇稳定 | 扩大师范生培养、常态化培训、落实同工同酬 |
| 规范管理 | 规范办园行为,保障幼儿安全 | 严格准入管理、强化安全检查、加强家园共育 |
FAQs
问:苏州市新政策对普惠性幼儿园有哪些具体支持措施?
答:苏州市通过财政生均补贴、租金减免、税费优惠等方式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对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按照生均每年一定标准给予公用经费补贴,并对符合条件的园所给予一次性改扩建资金支持,教育部门还会优先为普惠性幼儿园提供师资培训和教研指导,帮助其提升办园质量。
问:政策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答:苏州市通过“三严”措施防止“小学化”:一是严查教学内容,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二是严规范教学方式,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避免机械训练;三是严控“小学化”教材,严禁幼儿园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教育部门还会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违规园所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切实维护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