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浙江学前教育改革政策落地,家长最关心啥问题?

近年来,浙江省学前教育改革政策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保教质量”为核心,通过系统化布局、标准化建设和多元化投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以来,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水平、资源供给和办园质量显著提升,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浙江省学前教育改革政策

政策背景与目标

浙江省作为学前教育改革先行区,针对“入园难”“入园贵”等突出问题,先后出台《浙江省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2025—2025年)》等系列文件,明确“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转型的目标,政策聚焦扩大普惠性资源、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大方向,计划到2025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5%,师资学历合格率达100%。

核心措施与实施路径

(一)优化资源供给,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结合“小区配套园治理”政策,确保每1万常住人口配备1所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2025年,全省新增公办园学位12万个,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90.3%。
  2. 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提升计划”,建立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机制,通过“优质园+分园”“教育集团化”模式,缩小城乡差距。

(二)强化师资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1. 完善培养体系:依托高校定向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实施“新教师入职培训”“骨干教师研修计划”,2025年全省幼儿园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8.2%。
  2. 保障待遇权益:落实公办园教师编制标准,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园同工同酬,建立动态薪酬调整机制,稳定教师队伍。

(三)深化保教改革,推动内涵发展

  1. 规范课程管理:推行“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杜绝“小学化”倾向,开发“安吉游戏”等本土化教育模式。
  2. 强化质量监测:建立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估体系,通过“等级园评定”“发展性评价”等方式,引导幼儿园特色化发展。

(四)健全保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

  1. 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25年全省学前教育总投入达380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占比65%。
  2. 完善成本分担:实行“政府主导、家庭合理分担”的成本机制,普惠性民办园享受生均补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改革成效与未来展望

通过五年改革实践,浙江省学前教育实现“三个转变”: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单一办园”向“多元协同”转变,从“基本保障”向“优质均衡”转变,数据显示,2025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5%,家长满意度达92%,浙江将进一步推进“智慧幼儿园”建设,探索“托幼一体化”服务,构建覆盖0—6岁的一体化教育体系。

相关政策对比(部分)

改革前(2025年) 改革后(2025年)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78% 3%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 45% 58%
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 85% 2%
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300元/年 800元/年(公办园)

FAQs

问:浙江省学前教育改革如何解决“入园贵”问题?
答:通过“普惠性资源扩容+成本分担机制”双管齐下,大力发展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2025年普惠性园收费较2025年平均下降15%;建立政府、幼儿园、家庭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生均补贴,并设立困难儿童资助金,确保家庭经济负担可控。

问:家长如何判断幼儿园是否符合改革质量标准?
答:家长可通过查看幼儿园“等级评定标识”(如省一级、二级园)、课程备案情况(是否遵循《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以及师资信息(教师学历、持证率)来初步判断,浙江已开通“学前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可查询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估报告、收费标准等公开信息,选择合规优质的幼儿园。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