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中班安全教育专题怎么做?2025最新方法有哪些?

中班幼儿年龄多在4-5岁,活泼好动且好奇心强,但对危险认知不足、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是意外伤害的高发群体,开展中班安全教育专题活动,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从生活细节入手,通过多样化形式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意识,掌握基础防护技能,为健康成长筑牢防线。

中班安全教育专题

中班安全教育的核心目标

中班安全教育以“认知危险—学会规避—掌握应对”为主线,重点培养幼儿三方面能力:一是识别常见危险,如电源、尖锐物品、交通隐患等;二是掌握基础防护技能,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触碰陌生物品等;三是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如记住家庭信息、简单求助方法等,教育内容需贴近生活场景,避免抽象说教,让幼儿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学习安全知识。

中班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生活活动中的安全

日常生活是安全教育的主阵地,需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1. 进餐安全:引导幼儿养成安静进餐的习惯,不说话、不打闹,避免食物误入气管;学习正确使用餐具,不将筷子、勺子指向他人;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2. 盥洗与如厕安全:提醒幼儿洗手时不玩水、不推挤,地面湿滑时小心慢走;如厕时不拥挤,便后主动冲水,不在厕所内逗留。
  3. 午睡安全:睡觉时不将杂物放入口鼻耳,不蒙头睡觉;上下床铺扶稳扶手,不攀爬床栏;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

(二)活动中的安全

幼儿园活动形式多样,需确保幼儿在动态中的安全。

  1. 户外活动安全:玩滑梯、秋千等器械时遵守规则,如不推挤、不倒滑;远离场地边缘、墙角等危险区域;运动前做热身运动,避免扭伤。
  2. 区域活动安全:美工区使用剪刀时,刀尖不对人,用完后放回指定位置;建构区不随意抛掷积木,避免砸伤他人;阅读区不争抢图书,轻拿轻放。
  3. 集体活动安全: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跳台阶、不推搡;户外排队时紧跟队伍,不擅自离队;参与实验活动时,听从老师指导,不随意触碰危险材料。

(三)环境与物品安全

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是预防意外伤害的关键。

  1. 教室环境安全:定期检查玩具、家具是否有尖锐边角,必要时粘贴防撞条;电源插座安装保护盖,不让幼儿触碰;药品、清洁剂等物品放置在幼儿无法拿到的地方。
  2. 户外环境安全:检查场地是否有石子、树枝等杂物,大型器械是否牢固;绿化植物避免种植有毒品种,如夹竹桃、滴水观音等。

(四)交通安全教育

通过情景模拟和游戏,帮助幼儿建立交通规则意识。

  • 认识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 安全过马路:走斑马线、人行天桥,不横穿马路;
  • 乘车安全:不将头手伸出窗外,上下车时待车辆停稳后有序进行。

(五)防拐骗与自我保护

针对中班幼儿易轻信他人的特点,重点培养警惕性和求助能力。

  • 拒绝陌生人的食物和玩具,不跟陌生人走;
  • 记住父母姓名、电话和家庭住址,遇到危险时向警察、保安或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求助;
  • 学会保护身体隐私部位,背心、短裤覆盖的地方不允许他人触碰。

中班安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游戏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游戏是最佳学习方式,可通过“安全小卫士”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过马路、找陌生人等场景;设计“危险在哪里”图片分类游戏,引导幼儿识别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利用儿歌、手指谣帮助记忆安全知识,如“上下楼梯不跑跳,靠右行走要记牢”。

(二)情景模拟,提升实践能力

创设真实情境,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应对方法,组织“火灾逃生演练”,教幼儿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低姿撤离;开展“陌生人敲门”情景剧,练习“不开门、不说话、马上打电话给家长”的应对流程。

(三)家园共育,巩固教育效果

家庭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延伸,需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途径,向家长传递安全理念,同步教育内容,提醒家长在家中将药品、热水瓶等物品放置到安全位置,带幼儿外出时遵守交通规则,鼓励幼儿在家分享幼儿园所学安全知识,形成教育合力。

(四)环境浸润,营造安全氛围

在教室、走廊布置安全主题墙,展示幼儿绘制的“危险标志”“安全儿歌”;设置“安全角”,摆放安全绘本、急救箱等物品,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强化安全意识。

中班安全教育内容参考表

教育主题 实施形式
生活活动安全 进餐、盥洗、午睡中的注意事项 儿歌、情景模拟、日常提醒
户外活动安全 器械使用规则、运动防护、远离危险区域 游戏示范、安全标识识别、实地演练
交通安全 认识红绿灯、斑马线,安全乘车、过马路 图片分类、角色扮演、动画视频
防拐骗与自我保护 拒绝陌生人、记住求助信息、保护隐私部位 情景剧、安全问答、故事讲述
环境与物品安全 识别教室、户外中的安全隐患(电源、尖锐物品等) 隐患排查游戏、安全标志制作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班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如何让安全教育内容更易被接受?
解答:针对中班幼儿特点,可多采用直观、互动性强的形式,将安全知识融入绘本故事(如《小兔不乱跑》《红绿灯眨眼睛》),通过生动情节引发幼儿共鸣;利用儿歌、手指谣(如“陌生人给糖,我不要;陌生人领路,我不去”),让幼儿在朗朗上口中记忆;设计“安全小闯关”游戏,设置“找危险”“帮娃娃系鞋带”等关卡,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知识,避免长时间说教,每次活动聚焦1-2个重点内容,通过重复练习强化记忆。

问题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安全教育,避免幼儿产生抵触情绪?
解答: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其成为自然习惯,上下楼梯时提醒“小手扶扶手,眼睛看台阶”,进餐前强调“细细嚼,慢慢咽,不说话”,用具体指令代替抽象要求;鼓励幼儿担任“安全小监督员”,提醒同伴注意安全,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感;当幼儿正确应对危险时(如主动绕开水渍、不乱摸插座),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积极行为,家长在家中也要以身作则,如遵守交通规则、正确使用家电,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