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教育部社政司形势与政策2025最新解读是什么?

教育部社政司形势与政策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近年来,社政司通过顶层设计、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践育人等多维举措,推动形势与政策教育走深走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保障。

教育部社政司形势与政策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化教育体系

教育部社政司始终将形势与政策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明确教育目标、优化内容供给,确保教育工作科学规范推进。

  • 制度保障:出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每年根据党中央最新精神和国内外形势变化,发布教学指导意见,明确教育重点和教学要求,2025年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主题设计教学内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 课程建设: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规定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研究生阶段结合实际开展专题教学,推动“大思政课”建设,鼓励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双轮驱动格局。
  • 资源整合:建设“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资源库”,汇集专家讲座、教学案例、视频素材等优质资源,实现跨区域共享,2025年以来,累计开发专题教学视频200余部,覆盖国家安全、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等20余个主题。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针对青年学生认知特点,社政司推动形势与政策教育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增强时代感和感染力。

  • 案例教学:选取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科技自立自强等鲜活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模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脱贫攻坚精神”专题中,引入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等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 技术赋能:推广“智慧思政”平台,运用VR/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情,实现个性化教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试点“形势与政策课”线上慕课,累计选课人次超百万,覆盖全国30个省份。
  • 实践育人:组织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企业、科研院所,2025年,全国高校累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余万场,参与学生超800万人次,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国情的认识。

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专业化教学团队

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质量的关键,社政司通过“培养+培训+激励”三措并举,建强师资队伍。

  • 分层培养:实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每年选派百名教师赴党政机关、科研院所挂职锻炼,组织骨干教师赴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开展研学。
  • 全员培训: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每年举办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示范培训班,邀请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专家学者授课,年均培训教师超万人次。
  • 评价激励: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纳入高校思政工作评价体系,设立“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能手”评选,表彰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深化国际视野,培养全球胜任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政司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国际理解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 专题教育:开设“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与国际秩序”等专题,结合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议题,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 国际交流:推动与国外高校联合举办形势与政策研讨会,组织学生参与国际模拟联合国、青年领袖论坛等活动,拓宽国际视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开展线上对话,探讨全球发展议题。
  • 对外传播:鼓励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通过短视频、vlog等形式传播中国发展成就,2025年,“我眼中的中国”国际传播作品征集活动收到来自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作品1000余件。

近年形势与政策教育重点领域概览

为更直观呈现教育内容,以下是近年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主题及实施路径:

教育主题 实施形式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路径、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 专题讲座、读书会、主题班会
国家安全教育 总体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 案例分析、应急演练、知识竞赛
科技自立自强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家精神 实验室开放、科学家访谈、创新大赛
生态文明建设 “双碳”目标、绿色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调研、环保志愿活动、科普讲座

相关问答FAQs

Q1: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政课程有何区别?
A:形势与政策课以“时效性”和“针对性”为突出特点,聚焦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容更新快、与现实结合紧密;而其他思政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更注重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稳定性,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既掌握理论根基,又把握时代脉搏。

Q2:如何提升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参与度?
A:一是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辩论赛、项目式学习等互动形式,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二是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设计差异化教学案例,如对理工科学生侧重科技政策解读,对文科学生侧重文化自信教育;三是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推送碎片化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四是强化实践环节,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研,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内生动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