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复工后首场安全教育讲话,如何确保员工安全意识不松懈?

复工安全教育讲话

复工安全教育讲话

各位同事: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我们即将重返工作岗位,开启新一年的奋斗征程,复工初期,人员思想容易松懈,设备设施经过长时间停运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开展全面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我们重点围绕“思想意识、风险辨识、操作规范、应急处置”四个核心环节,为大家梳理安全要点,确保全年工作安全、平稳、有序推进。

拧紧“思想阀”:时刻绷紧安全之弦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和保障,任何麻痹大意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复工首日,需重点强化“三个意识”:

  1. 责任意识:每位员工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杜绝“侥幸心理”“经验主义”。
  2. 规则意识:严格遵守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随意简化流程、不擅自更改参数、不违规操作设备。
  3. 预防意识:安全事故往往源于“小隐患、小漏洞”,要学会从细节入手,主动发现并消除身边的风险。

去年车间因一名员工未按规定佩戴防护手套,导致手部轻微擦伤,看似小事,却暴露了安全意识的薄弱,复工后,我们必须引以为戒,让“安全第一”成为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把好“风险关”:全面排查隐患死角

停工期间,设备、环境、人员状态均可能发生变化,复工前需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重点覆盖以下领域:

排查领域
机械设备 检查电源线路、传动部件、润滑系统、安全防护装置(如急停按钮、防护罩)是否完好,试运行是否正常。
作业环境 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器材是否有效、通风照明是否符合标准、危化品存储是否符合规范。
人员状态 关注员工节后返岗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严禁疲劳作业、酒后上岗,对调岗、转岗人员需重新培训。
应急设施 确保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洗眼器、急救箱等设施完好,并组织员工熟悉位置和使用方法。

排查中发现的问题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做到“隐患不消除,绝不开工”。

守牢“操作线”:规范作业行为

事故的发生往往源于违规操作,复工后需重温“三不原则”(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并重点强化以下操作规范:

  1. 特种设备操作:叉车、起重机、压力容器等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前检查设备状态,严禁超载、超速运行。
  2. 危险作业管理:动火、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等需严格履行审批流程,落实“双人监护”措施,配备齐全防护用品。
  3. 个体防护:根据岗位风险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确保“上岗必防护,防护必规范”。

电工在检修电路时,必须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挂接地线、设遮栏、挂标示牌”的“五步法”,杜绝带电作业。

筑牢“应急墙”:提升处置能力

即使预防措施到位,仍需做好应急准备,确保突发情况时“反应迅速、处置得当”:

  1. 预案熟悉:组织员工学习火灾、触电、机械伤害等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报警流程、疏散路线和救援方法。
  2. 演练常态化: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模拟真实场景,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员工的协同能力,避免“纸上谈兵”。
  3. 物资保障:定期检查应急物资储备,确保灭火器、急救药品、应急照明等充足且在有效期内。

去年仓库火灾演练中,因员工初期灭火动作不规范导致火势扩大,今年我们将重点提升“黄金3分钟”处置能力,确保小火能灭、大火能逃。

压实“管理责”:强化监督考核

安全管理不是“独角戏”,需要全员参与、层层落实:

  • 管理层:需带头遵守安全制度,定期带队巡查,对“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零容忍。
  • 班组:落实“班前会5分钟安全交底”,提醒当日作业风险;班中巡查员工操作规范,班后总结安全情况。
  • 员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主动参与安全改进建议征集。

公司将把安全表现与绩效考核挂钩,对全年无事故的班组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发生安全事故的严肃追责。

同事们,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家庭幸福的基石,复工后,让我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从每一个操作规范做起,从每一个隐患整改抓起,共同筑牢安全防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问答FAQs

Q1:复工后首次操作设备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A1:首次操作设备前,需做到“三查一看”:查设备电源、线路是否完好,查安全防护装置(如急停按钮、防护罩)是否有效,查润滑系统及关键部件是否有异常;看设备操作规程和警示标识,确认无误后进行空载试运行,待设备正常运行后方可投入生产。

Q2:如果发现同事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应该如何处理?
A2:应立即制止并提醒,告知其违规操作的风险;若对方不听劝阻,可向班组长或安全管理员报告,切勿因“同事情面”而默许违规行为,公司鼓励员工主动上报安全隐患,对有效报告者给予奖励,共同营造“人人管安全、安全人人管”的良好氛围。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