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近年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实训体系建设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抓手,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些政策以“强化实践、对接产业、提升质量”为导向,覆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模式、师资培养、学生实践保障等多个维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训政策支持体系。

政策背景与目标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产业大省,职业教育发展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教育厅立足“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需求,明确提出以实训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解决职业教育中“实训资源不足、校企协同不深、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最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核心政策举措
(一)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实践育人平台
河南省教育厅通过“统筹规划、分级建设、校企共建”的原则,推进实训基地网络化布局,政策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对接当地主导产业,建设一批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对省级重点实训基地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引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实现“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工程师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针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河南重点产业,教育厅专项支持建设了一批共享型实训基地,实现区域内院校资源共享。
(二)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协同育人
政策大力推行“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实训合作模式,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措施包括:支持企业与院校共同制定实训方案、开发实训课程;明确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度,由企业技术骨干与院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训,教育厅还推动建立“职业教育集团”,整合学校、企业、行业协会资源,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协同育人机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实训教学能力
针对实训教师“双师型”能力不足的问题,政策要求职业院校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企业实践经历,支持院校从企业引进技术骨干担任兼职实训教师,并对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给予编制、薪酬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教育厅还定期组织“实训教学能力大赛”“双师型教师培训”等活动,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四)完善学生实训保障机制,确保实践质量
政策明确学生实训的基本标准和规范,要求院校制定实训计划、签订实训安全协议、购买实习责任保险,建立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将学生实训表现、企业反馈、技能证书获取率等纳入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厅设立实训专项补贴,确保其平等参与实训的机会。
政策实施成效
近年来,河南省实训政策成效显著:全省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数量增长40%,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实训基地达120个;校企合作共建实训课程比例提升至65%;“双师型”教师占比提高至58%;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超过80%,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这些成果为河南“制造强省”“技能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关问答FAQs
问:河南省教育厅对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有哪些资金支持政策?
答:河南省教育厅通过“专项补助+奖励资金”方式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对获批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项目,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校企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按设备投资额的3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将实训基地建设成效纳入院校绩效考核,对表现突出的院校给予额外奖励资金。
问: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学生实训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答:企业参与学生实训可享受多项政策支持:一是税收优惠,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发生的合理支出,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二是财政补贴,对按规定支付实习报酬的企业,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给予补贴;三是政策激励,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企业可优先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并享受“金融+财政+土地”组合式激励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