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暴雨安全教育
认识大雨与暴雨的危害
大雨和暴雨是常见的极端天气现象,通常指24小时内降水量达到50毫米以上(大雨)或100毫米以上(暴雨),虽然它们能为干旱地区带来降水,但过量的降雨往往引发一系列灾害,对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主要危害包括:
- 城市内涝: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导致道路、地下空间被淹,车辆和行人被困。
- 山洪与滑坡:山区、丘陵地带的暴雨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摧毁房屋和道路。
- 河流洪水:持续降雨使河流水位上涨,可能冲毁堤坝,淹没农田和村庄。
- 次生灾害:雷电、大风伴随暴雨,可能导致触电、高空坠物等事故。
暴雨来临前的准备措施
提前做好防范是减少暴雨损失的关键,以下是个人和家庭应采取的准备工作:
关注预警信息
通过气象部门发布的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及时了解暴雨等级和影响范围。
- 蓝色预警: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
- 红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已达10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续。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
准备以下物品以应对突发情况:
| 物资类别 | 具体物品 |
|----------------|--------------------------------------------------------------------------|
| 食品与饮用水 | 瓶装水、压缩饼干、罐头等不易腐败的食物(储备3天用量) |
| 应急工具 | 手电筒、备用电池、收音机、多功能刀具、绳索、防水火柴 |
| 医疗用品 | 创可贴、消毒棉、常用药品(如退烧药、止泻药) |
| 防护用品 | 雨衣、雨鞋、防水袋、救生衣(尤其居住在低洼地区者) |
检查居住环境安全
- 确保房屋排水系统畅通,清理阳台、屋顶的杂物。
- 低洼地带居民可提前在门口放置挡水板,防止雨水倒灌。
- 电器设备尽量移至高处,避免被淹后短路。
暴雨期间的注意事项
暴雨发生时,应尽量避免外出,确需外出或被困时需掌握以下自救技巧:
外出安全须知
- 远离危险区域:避开积水路段、山区河道、老旧建筑工地等。
- 谨慎涉水行走:水深不明时不要强行通过,警惕井盖被冲走形成“陷阱”。
- 交通安全:暴雨天能见度低,车辆应减速慢行,避免紧急制动;若车辆被淹,立即弃车逃生。
室内避险要点
- 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雷进入;远离阳台和金属管道。
- 如遇停电,尽量使用手电筒照明,避免明火引发火灾。
- 若房屋漏水,及时转移至高处,切断电源总开关。
特殊人群防护
- 老人、儿童、孕妇及行动不便者需专人看护,避免独自处于危险环境。
- 学校、医院等机构应制定疏散预案,确保人员有序撤离。
暴雨后的安全处理
暴雨过后,灾害风险仍未完全消除,需注意以下事项:
检查房屋与设施
- 返回家中后,先确认房屋结构是否稳固,电路、燃气是否安全。
- 对被淹的电器、家具彻底晾晒或专业检修后再使用。
饮食与饮水安全
- 不饮用生水,不食用被雨水浸泡的食品,防止病从口入。
- 环境清洁后,及时消毒餐具和居住空间。
防疫与疾病预防
- 暴雨后易滋生蚊虫,注意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
- 若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社会层面的应急响应
政府和社区在暴雨应对中扮演重要角色:
- 预警发布:通过电视、广播、短信、APP等多渠道推送预警信息。
- 救援行动:组织消防、医疗等力量转移被困群众,抢修受损基础设施。
- 宣传教育:开展防灾演练,普及自救知识,提高公众风险意识。
相关问答FAQs
Q1: 暴天被困车内如何逃生?
A1: 若车辆被积水淹没,应立即解开安全带,打开车门或天窗逃生;若水位较高,无法开门,用头枕的金属支架敲击侧窗玻璃破窗逃生,逃生后迅速转移至高处,避免被水流冲走。
Q2: 暴雨导致停电怎么办?
A2: 首先关闭家中总电源,防止来电时电器短路,使用手电筒或应急灯照明,避免蜡烛等明火,联系电力部门报修,同时保持冰箱门关闭,减少冷气流失,储备的饮用水和食物应优先使用,避免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