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年24节气表最新时间表出炉,今年节气时间有啥变化?

常识告诉我们,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与农业生产、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识 今年24节气表

今年2025年的二十四节气表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些节气平均分布在全年,每个节气大约相隔15天左右,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四季轮回。

春季的节气充满生机与希望,立春通常在公历2月3日至5日之间,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此时大地回暖,万物复苏,雨水节气一般在2月18日至20日,降雨渐增,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惊蛰约在3月5日至7日,春雷始鸣,惊醒蛰伏的昆虫,气温回升加快,春分在3月20日至22日,昼夜平分,此后白天渐长,清明约在4月4日至6日,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传统习俗,谷雨在4月19日至21日,雨生百谷,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夏季的节气则展现着万物生长的旺盛活力,立夏一般在5月5日至7日,告别春天,夏季开始,小满约在5月20日至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在6月5日至7日,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夏至在6月21日至22日,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渐短,小暑约在7月6日至8日,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大暑在7月22日至24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农作物生长最快。

秋季的节气带来丰收的喜悦,立秋一般在8月7日至9日,预示着秋季的开始,暑去凉来,处暑约在8月22日至24日,表示炎热的暑期即将结束,白露在9月7日至9日,天气转凉,露水增多,凝而白,秋分在9月22日至24日,昼夜再次平分,此后白天渐短,寒露约在10月8日至9日,露水寒冷,将要结冰,霜降在10月23日至24日,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冬季的节气则预示着寒冷与蓄积,立冬一般在11月7日至8日,冬季的开始,万物收藏,小雪约在11月22日至23日,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大雪在12月6日至8日,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在12月21日至22日,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此后白天渐长,小寒约在1月5日至7日,天气寒冷,但还未到最冷的时候,大寒在1月20日至21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天气严寒。

为了让节气信息更加直观,以下表格列出2025年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时间和主要特点:

节气 公历时间 主要特点
立春 2月4日 春季开始,万物复苏
雨水 2月19日 降雨渐增,利于春耕
惊蛰 3月6日 春雷始鸣,气温回升
春分 3月21日 昼夜平分,春意盎然
清明 4月5日 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谷雨 4月20日 雨生百谷,播种移苗
立夏 5月6日 夏季开始,万物繁茂
小满 5月21日 夏熟作物籽粒饱满
芒种 6月6日 麦收夏种,农事繁忙
夏至 6月21日 白昼最长,炎炎夏日
小暑 7月7日 天气炎热,但未达顶峰
大暑 7月23日 一年中最热,农作物生长最快
立秋 8月8日 秋季开始,暑气渐消
处暑 8月23日 炎热结束,秋凉将至
白露 9月7日 天气转凉,露水增多
秋分 9月23日 昼夜再次平分,秋高气爽
寒露 10月8日 露水寒冷,渐有霜冻
霜降 10月24日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 11月8日 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小雪 11月22日 开始降雪,雪量较小
大雪 12月7日 降雪量增多,地面积雪
冬至 12月22日 白昼最短,数九寒天开始
小寒 1月5日 天气寒冷,但未达最冷
大寒 1月20日 一年中最冷,严寒时节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自然时序的标尺,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蕴含着古人对天象、气候的观察总结,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生活中,虽然科技发达,但节气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根据节气调整饮食、作息,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健康,了解二十四节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先民的智慧。

FAQs
问:二十四节气是阳历还是阴历?
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属于阳历范畴,它把全年365天24等分,每个节气间隔约15天,因此其公历日期相对固定,例如立春总是在公历2月3日至5日之间,而农历日期则不固定。

问:二十四节气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答:2025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观念,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