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影响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周围软组织,其特征为关节软骨进行性破坏、骨质增生及关节滑膜炎症,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升高,是导致中老年人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从多个维度介绍骨关节炎的相关知识,帮助公众科学认识这一疾病。

骨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骨关节炎的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 年龄因素:关节软骨随年龄增长发生自然退变,水分含量减少,胶原纤维网络结构破坏,软骨弹性及承重能力下降。
- 机械因素:长期过度负重、关节畸形(如膝内翻/外翻)、职业性关节劳损(如长期跪蹲、搬运重物)等可加速软骨磨损。
-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特定基因(如COL11A1、GDF5)的变异可能影响软骨代谢。
- 代谢与炎症因素:肥胖通过增加关节负荷及诱发全身炎症反应促进发病;细胞因子(如IL-1β、TNF-α)的过度表达导致软骨分解与合成失衡。
- 其他因素:关节损伤(如韧带撕裂、骨折)、内分泌紊乱(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均为危险因素。
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与分型
(一)典型症状
- 关节疼痛:早期为活动后钝痛,休息后缓解;晚期可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夜间痛。
- 晨僵:晨起或久坐后关节僵硬,持续时间通常<30分钟,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
- 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畸形(如Heberden结节、Bouchard结节)。
- 关节肿胀:因滑膜增生、关节积液或骨赘形成导致,伴局部皮温升高。
(二)好发部位与分型
| 分型 | 好发关节 | 临床特点 |
|---|---|---|
| 膝骨关节炎 | 膝关节 | 膝前痛、打软腿、上下楼困难,严重者呈“O型腿”或“X型腿” |
| 髋骨关节炎 | 髋关节 | 腹股沟区疼痛,放射至膝部,活动受限明显 |
| 手骨关节炎 | 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 伴骨性膨大(结节),可出现Heberden结节 |
| 脊柱骨关节炎 | 颈椎、腰椎 | 颈肩痛、腰腿痛,神经受压时可出现肢体麻木无力 |
骨关节炎的诊断与评估
骨关节炎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目前广泛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诊断标准:
- 临床表现:关节疼痛及压痛,活动时有骨擦音,晨僵<30分钟,年龄≥38岁。
- 影像学检查:
- X线: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为主要特征。
- MRI:可早期显示软骨损伤、骨髓水肿及半月板退变。
- 超声:用于滑膜增生、关节积液及骨赘的评估。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通常正常,用于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
骨关节炎的治疗与管理
骨关节炎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延缓疾病进展,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制定方案。
(一)非药物治疗
- 体重管理:减轻体重可降低膝关节负荷,研究显示体重减轻5%~10%可显著改善症状。
- 运动疗法:以低冲击运动为主,如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增强肌肉力量及关节稳定性。
- 物理治疗:热敷、冷敷、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可缓解疼痛;矫形器(如膝关节支具)辅助改善力线。
- 患者教育:避免长时间站立、爬楼梯,选择合适的 footwear(如带缓冲鞋垫的鞋子)。
(二)药物治疗
| 药物类型 | 常用药物 | 注意事项 |
|---|---|---|
| 口服镇痛药 | 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NSAIDs需注意胃肠道、心血管及肾脏风险,建议短期使用 |
| 外用药物 | 双氯芬酸凝胶、辣椒碱贴剂 | 全身副作用少,适用于轻中度疼痛 |
| 关节腔注射 | 玻璃酸钠、糖皮质激素 | 每年注射次数≤3次,激素注射间隔≥3个月 |
| 改善病情药物 | 双醋瑞因、氨基葡萄糖 | 疗效存在争议,需个体化评估 |
(三)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重度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关节镜清理术:适用于机械性症状(如关节游离体)明显的患者。
- 截骨矫形术:适用于年轻、活动量大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纠正关节力线。
- 人工关节置换术:包括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骨关节炎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早期干预:控制体重、避免关节过度负荷,青少年时期注意运动姿势,避免运动损伤。
- 营养支持: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Omega-3脂肪酸,保护软骨健康。
- 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如肥胖、有家族史)每年进行关节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有什么区别?
解答:两者均为关节疾病,但本质不同,骨关节炎是退行性病变,多累及负重关节(如膝、髋),晨僵时间短(<30分钟),类风湿因子(RF)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小关节(如腕、掌指关节),伴明显晨僵(>1小时),RF及抗CCP抗体常阳性,且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
问题2:补钙能预防骨关节炎吗?
解答:补钙主要预防骨质疏松,对骨关节炎的预防作用有限,但骨质疏松可能导致关节软骨下骨强度下降,间接加速骨关节炎进展,中老年人适量补钙(每日800~1000mg)及维生素D(每日400~800IU)对维持骨骼健康有益,但需结合体重控制、合理运动等综合措施预防骨关节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