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小班六一活动后,孩子安全意识能维持多久?家长该怎么做?

小班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尚在发展中,六一儿童节作为孩子们期待已久的欢乐节日,活动形式多样、参与度高,但也潜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针对小班幼儿开展六一安全教育,既是保障节日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安全教育需贴近幼儿生活经验,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小班六一安全教育

节日活动中的安全细节教育

六一活动通常包含表演、游戏、美食分享等环节,教师需针对不同场景细化安全引导,在表演环节,要提醒幼儿穿着舒适的服装和鞋子,避免佩戴尖锐或过重的饰品,防止表演中碰撞或摔倒;上下舞台时需排队扶好扶手,不推不挤,游戏环节是安全教育的重点,尤其是户外游戏时,需提前检查场地是否有障碍物、积水或尖锐物品,游戏规则要简单明了,滑滑梯要排队,不能从高处跳下”“玩滑梯时要手扶两边,脚先落地”,对于需要使用道具的游戏,道具需选择柔软、无棱角的材料,避免幼儿误伤或划伤,美食分享时,要教育幼儿不随便分享食物,尤其是未开封的零食,警惕过敏食材;进食时细嚼慢咽,不奔跑打闹,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习惯培养

安全教育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反复强调“不触摸电源插座”“不玩火柴、打火机”“不把小物件放入口、鼻、耳”等基本安全规则,通过情景模拟、儿歌、故事等形式,让幼儿理解规则的必要性,通过故事《小兔不玩电》,让幼儿知道触摸电源的危险;通过儿歌《上下楼梯》,引导幼儿掌握“靠右行、不推挤”的上下楼梯方法,要培养幼儿求助意识,告诉幼儿遇到危险时,大声呼救“老师,我这里疼”,或找穿制服的警察叔叔、商场工作人员帮忙,记住父母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简单描述自己的位置。

家长协同的安全教育延伸

家庭是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需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六一节日安全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提醒家长在带孩子参加社区或商场的庆祝活动时,全程看护好孩子,避免孩子离开视线;给孩子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方便在人群中辨认;不给孩子佩戴贵重饰品,防止丢失或刮伤,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进行安全情景演练,如“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和妈妈走失了怎么办”,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学会应对突发情况的简单方法。

小班幼儿六一安全要点速查表

场景 安全要点
集体活动 遵守秩序,不推挤;道具选择柔软材质;表演前检查服装饰品安全性。
户外游戏 活动前检查场地安全;游戏时按规则进行;不独自远离集体。
饮食安全 不随便分享食物;细嚼慢咽不奔跑;警惕过敏食材。
出行安全 牵紧家长或老师的手;不随意奔跑;记住家长联系方式。
居家安全 不触摸电源、火源;不把小物件入口;不给陌生人开门。

相关问答FAQs

Q1:小班幼儿在六一活动中容易发生哪些意外伤害?如何预防?
A1:小班幼儿在六一活动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包括摔倒、碰撞、异物卡喉、轻微划伤等,预防措施包括:活动前彻底排查场地安全隐患,确保地面平整、无障碍物;游戏道具选择柔软、无尖锐边角的材料;教师全程密切关注幼儿活动,及时制止危险行为;加强幼儿安全教育,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如滑滑梯的正确姿势、上下楼梯的规则等。

Q2:如何让小班幼儿理解并记住安全知识?
A2: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采用直观、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利用安全儿歌(如“安全儿歌记心间,健康成长每一天”)、安全绘本(如《红绿灯》《不跟陌生人走》)、情景表演(模拟“走失了怎么办”)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反复练习,如排队上下楼梯、正确洗手等,将安全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给予幼儿积极鼓励,当幼儿表现出安全行为时及时表扬,强化其安全意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