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11月入冬高发期?水痘防护关键点与应对指南

11月份已步入深秋初冬时节,气温逐渐降低,空气干燥,加之室内活动增多、通风不畅,各类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水痘作为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尤为常见,了解水痘的防治知识,对保障身体健康、降低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1月份冬季小常识水痘

认识水痘: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病毒潜伏后可复发导致带状疱疹,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呼吸道分泌物),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液或被污染的物品(如衣物、毛巾)传播,传染期自发病前1-2天至皮疹全部结痂,约7-10天,婴幼儿患者在出疹前常无明显前驱症状,易造成隐性传播。

11月份气温下降,人们更倾向于关闭门窗,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儿童集体活动(如学校、托幼机构)中,密切接触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季节需格外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水痘的临床表现:分期识别与症状特点

水痘的潜伏期为10-21天,平均14天,典型症状可分为三个阶段:

前驱期

婴幼儿常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轻微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年长儿及成人可能出现头痛、发热(38-39℃)、咽痛、咳嗽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持续1-2天后进入出疹期。

出疹期

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多于面部、四肢,开始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清亮、椭圆形的水疱,疱液起初透明,后因细胞脱落而混浊,水疱伴有明显瘙痒,抓挠后易继发细菌感染,皮疹分批出现,故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的典型特征,发热通常在皮疹出现后1-2天内达高峰,3-4天后逐渐消退。

恢复期

水疱干燥结痂,若无并发症,2-3周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但抓破后可能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部分患者(尤其是成人)可能出现并发症,如皮肤继发感染(蜂窝织炎、脓疱疮)、肺炎、脑炎等,需及时就医。

11月水痘预防措施:多维度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最有效方式,接种后保护率可达85%-90%,推荐12个月龄以上的儿童及未患过水痘的青少年、成人接种,尤其是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环境中的易感人群,对于未接种且已暴露的高危人群(如免疫力低下者),可在接触后3-5天内接种水痘疫苗,以减轻症状或避免发病。

个人卫生:切断接触传播

  •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
  • 避免接触: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餐具、衣物等个人物品,尽量少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 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扩散。

环境管理:减少病毒滋生

  • 保持室内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
  • 定期消毒:对门把手、玩具、桌面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患者衣物、床单等需用热水浸泡后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

增强免疫力:提升自身抵抗力

  •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西兰花)、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保证营养均衡。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增强体质。
  • 注意保暖:11月昼夜温差大,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导致免疫力下降。

水痘患者的家庭护理与注意事项

若不幸感染水痘,科学的护理可加速康复并减少并发症:

隔离与休息

  • 隔离至所有皮疹结痂(通常发病后2周左右),避免上学或工作,防止传染他人。
  • 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减少体力消耗。

皮肤护理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沐浴(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勤换衣物和床单。
  • 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手套,避免抓破水疱导致继发感染,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涂抹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
  • 水疱破裂可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预防细菌感染。

病情监测与就医

  • 密切监测体温,若超过39℃且持续不退,或出现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退热,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建议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遵医嘱使用)。

饮食调理

  • 清淡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蒸蛋),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及发物(如海鲜、牛羊肉)。
  • 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1500-2000ml,促进新陈代谢。

水痘与带状疱疹的关系:病毒潜伏与再激活

水痘痊愈后,病毒并非完全清除,而是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神经节中,当免疫力下降(如劳累、压力、疾病、衰老)时,病毒可被激活,沿神经走向移至皮肤,引起带状疱疹,表现为沿单侧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有神经痛,预防水痘不仅是避免当前感染,还可降低未来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接种疫苗(如水痘-带状疱疹联合疫苗)对两种疾病均有预防作用。

11月水痘高发人群的特殊防护

儿童

  • 托幼机构、学校需加强晨午检,发现水痘患者立即隔离并对班级进行消毒。
  • 家长应关注孩子身体状况,避免带病上学,减少交叉感染。

免疫力低下者

  • 如白血病、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者,应尽量避免接触水痘患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球蛋白预防。

孕妇

  • 孕妇感染水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新生儿水痘,建议孕前接种水痘疫苗,孕期若接触患者应尽早就医评估。

水痘误区澄清

  1. “出过水痘就不用再隔离了”:正确,水痘一次感染后可终身免疫,但病毒潜伏后可能引发带状疱疹。
  2. “水痘是小病,不用治”:错误,成人、免疫力低下者及婴幼儿易出现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3. “成人不会得水痘”:错误,未感染过水痘的成人同样易感,且症状可能更重。

相关问答FAQs

Q1:孩子得了水痘,家长如何护理才能避免留疤?
A:护理时需注意三点:①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破水疱,若瘙痒难忍,可冷敷或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② 剪短孩子指甲,必要时戴手套,防止抓伤;③ 水疱破裂后不要自行挑破,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④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只要护理得当,多数水痘愈后不会留疤。

Q2:11月是水痘高发期,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如何预防?
A:可采取以下措施:① 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商场、电影院),尤其在疫情高发季节;② 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减少接触公共物品(如电梯按钮、门把手)后及时洗手;③ 回家后先更换衣物、洗手,并对随身物品进行简单清洁;④ 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增强免疫力;⑤ 若班级有水痘病例,建议及时带孩子隔离观察,必要时咨询医生是否接种疫苗应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