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庐江县教育局最新政策有哪些变化?家长学生必看!

庐江县最新教育局政策

庐江县最新教育局政策

近年来,庐江县教育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校园安全等领域的政策措施,旨在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下从多个维度解读最新政策要点。

基础教育: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1. 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改革
    2025年起,庐江县全面推行“公民同招”政策,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录取,严禁掐尖招生,优化片区划分原则,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重点解决“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对于随迁子女,实行“两为主、两纳入”政策,确保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 课后服务提质扩面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开展“5+2”课后服务模式,即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覆盖所有有需求的学生,服务内容以作业辅导、社团活动、体育锻炼为主,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特色课程,如编程、书法、非遗传承等,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3. “双减”政策深化落实
    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严禁学科类培训机构占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培训,加强学校作业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发展

  1. 中职学校提质培优
    庐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入选安徽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重点打造机电技术、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推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本地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202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

  2. 普职协调发展
    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保持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鼓励普通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职业教育路径,建立普职融通机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通道。

师资建设:强化队伍专业化

  1. 教师招聘与培养
    2025年计划招聘中小学教师300名,重点补充音体美、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0名,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覆盖率不低于90%。

  2.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提高乡村教师津贴标准,建设教师周转房200套,改善偏远地区教师生活条件,实施“银龄讲学”计划,招募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提升薄弱学校教学质量。

校园安全:筑牢防护屏障

  1. 安全管理常态化
    推行“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每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加强防溺水、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教育,2025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校园安防设施升级。

  2. 心理健康教育
    全县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每两周开设1节心理健康课,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等重点群体进行一对一帮扶。

教育信息化:迈向智慧教育时代

  1. “智慧校园”建设
    2025年前实现全县中小学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配备智慧黑板、互动教学终端等设备,建设“庐江教育云平台”,整合优质数字资源,推动“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常态化应用。

  2. 师生数字素养提升
    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25年完成全员轮训,组织学生参加编程、人工智能等竞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育保障:完善投入与监督机制

  1. 经费保障
    2025年全县教育经费投入达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超20%,重点用于校舍建设、设备采购和贫困学生资助。

  2. 督导评价改革
    建立“政府督导、学校自评、社会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将“双减”落实、课后服务质量等纳入学校考核指标,结果与绩效拨款、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庐江县2025年教育重点项目投入表
| 项目类别 | 投入金额(万元) | 实施内容 |
|------------------|------------------|------------------------------|
| 校舍建设 | 8000 |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所 |
| 信息化建设 | 5000 | 智慧校园设备采购与平台搭建 |
| 师资培训 | 2000 | 教师研修与技能提升 |
| 贫困生资助 | 1500 | 助学金、营养餐补贴 |
| 校园安全 | 500 | 安防设施升级与隐患排查 |

相关问答FAQs

Q1: 庐江县如何保障“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A1: 庐江县通过“三强化”措施保障“双减”落实:一是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严控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建立“黑白名单”制度,查处违规培训行为;三是强化家校协同,通过家长会、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政策,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

Q2: 面向乡村学生的教育帮扶有哪些具体措施?
A2: 针对乡村学生,庐江县实施四大帮扶措施:一是“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二是“精准资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覆盖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三是“城乡结对”,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共享师资和课程资源;四是“关爱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心理辅导员和志愿者,定期开展亲情连线活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