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年肺结核病基本常识有哪些?最新症状与预防指南速看!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但也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结核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将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喷入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肺结核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但通过科学防控和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其传播和治愈。

肺结核病基本常识

肺结核病的常见症状

肺结核病的症状因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典型症状包括:

  1. 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持续2周以上,常伴有咳痰,有时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
  2. 全身症状: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3. 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调、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可能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长期咳嗽或低热,应及时就医检查。

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与高危人群

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飞沫传播,其传染性与患者排菌量、接触时长和环境通风情况密切相关,以下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 免疫力低下者:如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糖尿病患者等。
  • 生活密切接触者:与肺结核患者同处一室或长期接触的家庭成员、同事等。
  • 特殊人群:老年人、婴幼儿、贫困人群及居住条件拥挤者。

吸烟、酗酒、营养不良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肺结核病的诊断方法

肺结核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常用方法包括:

  1. 病原学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痰培养(金标准)、分子生物学检测(如GeneXpert快速检测结核菌及耐药性)。
  2.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斑片状、结节状阴影或空洞等特征性病变。
  3.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用于判断是否感染过结核菌,但无法区分活动性感染。
  4. γ-干扰素释放试验:比PPD试验更特异,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

肺结核病的治疗与管理

肺结核病的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疗程通常为6-8个月,常用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药物耐受性和耐药性制定,分为初治复治两类。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监测药物副作用,患者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传染他人,完成治疗后,需进行随访评估,确保治愈并防止复发。

肺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肺结核病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1. 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并隔离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确保患者规律服药至治愈。
  2. 切断传播途径:公共场所保持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患者需佩戴口罩。
  3. 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CG)可预防重症结核病;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筛查和预防性治疗。
  4.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肺结核病的高危人群筛查建议

以下人群应定期进行肺结核筛查:

  • 与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者;
  • 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者;
  • 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 老年人、流浪人员及监狱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

筛查方法包括痰检、影像学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等,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相关问答FAQs

肺结核病是否具有传染性?所有患者都需要隔离吗?
答:肺结核病是否传染取决于痰液中的结核菌数量,痰涂片阳性的患者传染性较强,需采取隔离措施(如单独居住、佩戴口罩、分餐等);痰涂片阴性的患者传染性较低,但仍需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隔离期间需遵医嘱规范治疗,通常治疗2周后传染性会显著降低。

肺结核病治愈后会复发吗?如何预防复发?
答:肺结核病治愈后复发率较低(约5%-10%),但复发风险与患者治疗依从性、免疫力状况及是否耐药等因素相关,为预防复发,患者需完成全程治疗并定期复查;治愈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接触传染源;免疫力低下者可咨询医生是否需预防性用药,若出现咳嗽、低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