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继续教育新规有哪些?政策要点速览!

继续教育作为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高度重视和系统规范,相关政策规定不仅明确了继续教育的定位与目标,还从制度设计、保障措施、监督机制等多维度构建了完整的政策框架,为各类学习者、教育机构及用人单位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继续教育的重要政策规定

政策定位与目标

继续教育被定位为“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强调,继续教育应以服务国家战略、适应产业升级、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为导向,重点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关于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全民、伴随终身、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体系,使全民终身学习机会更加充分,学习型社会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核心政策规定

参与对象与范围

政策规定,继续教育覆盖所有社会成员,包括在职人员、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老年群体及特殊人群等,专业技术人员、企业职工、农村实用人才等重点群体的继续教育被列为优先领域,要求用人单位建立激励机制,保障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

内容与形式要求需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能力需求,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形式上鼓励线上线下融合,推广“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支持高校、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等机构开展多样化教育服务,如短期培训、学历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

学分认定与积累转换

为打破学习壁垒,政策建立了“学分银行”制度,将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学习成果统一转换为学分,实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衔接,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需达到规定学时(每年一般不少于90学时),并作为职称评聘、岗位考核的重要依据;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可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保障措施

  • 经费保障:明确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继续教育成本,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困难群体的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基层和边远地区继续教育发展。
  • 机构管理:规范继续教育机构的设立标准,加强对培训内容的审核,杜绝“虚假培训”“证书买卖”等乱象。
  • 技术支撑:建设国家级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跨区域、跨机构的数据共享与课程互认。

政策实施成效与挑战

近年来,政策推动下,我国继续教育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参与各类继续教育的人数超过3亿人次,在线学习平台用户突破4亿,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领域工学矛盾突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需通过完善政策细则、强化监督评估、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

相关问答FAQs

Q1:继续教育的学分如何计算和转换?
A1:继续教育学分通常按学时计算,1学时对应45分钟,参加1天(8学时)的线下培训可获得8学分,在线课程根据完成进度折算,学分可通过“学分银行”系统申请转换,如职业资格证书可兑换相应学历课程学分,具体转换标准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细则。

Q2:企业如何落实员工继续教育的政策要求?
A2:企业需将员工继续教育纳入发展规划,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培训补贴、学费报销等,应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员工学习成果,并将继续教育与晋升、绩效挂钩,对不履行责任的企业,人社部门可依法督促整改。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