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节假日的临近,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群众出行和庆祝活动增多,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为确保节日期间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供电节前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安全意识提升、风险隐患排查、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系统阐述供电节前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为节日期间电力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安全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安全是电力行业的生命线,节前安全教育首先要从思想根源抓起,通过专题培训、案例警示、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全体供电员工深刻认识节日期间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重点学习《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生产法》等法规制度,剖析近年来节日期间发生的典型电力安全事故,如设备过载短路、误操作触电、外力破坏导致线路故障等案例,让员工从血淋淋的事故中吸取教训,时刻绷紧“安全第一”这根弦。
针对节日期间可能出现的思想松懈、侥幸心理,需强调“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要求员工克服“节前松口气”的麻痹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各项安全工作中,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安全用电宣传,通过社区公告、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普及安全用电常识,提醒群众注意电器使用规范、防范触电风险和电气火灾,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懂安全”的良好氛围。
深化隐患排查,夯实安全基础
节前安全隐患排查是预防事故的关键环节,需制定专项排查方案,覆盖输电、变电、配电等各环节,重点排查以下内容:
- 设备设施检查:对变压器、开关柜、断路器等核心设备进行红外测温、负荷监测,确保设备运行参数正常;检查线路走廊内的树障、违章建筑、漂浮物等隐患,及时清理通道,防止放电短路。
- 应急物资储备:清点抢修车辆、发电机、绝缘工具、应急照明等物资的数量和状态,确保性能完好、随时可用;针对恶劣天气(如雨雪、冰冻、大风)提前备足防汛、防寒、防风物资。
- 作业现场管控:严格审查节前检修、施工作业方案,落实“两票三制”(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杜绝无票作业、违章操作;对高空作业、带电作业等高风险环节,明确专人监护,确保安全措施到位。
以下为节前重点排查项目及要求示例:
| 排查类别 | 重点项目 | 合格标准 |
|--------------------|-----------------------------|-------------------------------------|
| 输电线路 | 杆塔基础、导线弧垂、绝缘子 | 无倾斜、断股、闪络放电,通道内无超高障碍物 |
| 变电站设备 | 主变、开关柜、二次回路 | 无过热异响,保护装置动作正确,接地电阻合格 |
| 配电设施 | 台区变压器、配电箱、表计 | 无漏电老化,负荷分配均衡,防雷设施完好 |
| 应急物资 | 抢修工具、备品备件、照明设备 | 数量充足,在有效期内,状态良好,存放位置明确 |
提升应急能力,强化值班值守
节日期间突发事件易发,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反事故演练,重点针对大面积停电、设备故障、极端天气等情况,模拟故障研判、快速抢修、用户沟通等全流程处置,提升员工应急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
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指令传达及时,抢修队伍时刻待命,一旦发生故障,迅速响应、高效处置,最大限度缩短停电时间,保障居民生活、医院、车站等重要用户用电,加强与气象、应急、公安等部门的联动,提前获取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负责、社会协同”的电力安全保障格局。
相关问答FAQs
Q1: 节前安全教育中,员工最容易忽视的安全风险有哪些?
A1: 员工最容易忽视的安全风险包括:一是“思想松懈”,认为节假日工作任务少、风险低,从而简化安全流程;二是“习惯性违章”,如未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操作前未验电等;三是“外力破坏风险”,节日期间施工、庆典活动增多,易发生线路外力破坏事件,针对这些问题,需通过案例警示、现场督查等方式,强化风险意识和规范操作。
Q2: 普通居民在节日期间如何安全使用电器,避免电气事故?
A2: 居民节日期间应注意:①不超负荷用电,避免大功率电器(如电暖器、电磁炉)同时插在一个插线板上;②检查电器线路是否老化、破损,破损及时更换;③离开家时关闭电源总开关,拔掉插头;④湿手不触碰电源开关和电器;⑤发现电器冒烟、异味立即断电并联系专业人员检修,不要在电力线路下方堆放杂物、放风筝,确保安全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