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成人教育改革政策近年来围绕“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强化服务”的核心目标,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旨在构建更加灵活、开放、多元的终身教育体系,政策实施以来,在规范办学行为、保障教育公平、满足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改革背景与政策目标
随着产业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加速,河南省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成人教育存在供需错配、质量参差不齐、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河南省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为指导,结合本省实际,推出系列改革措施,政策目标明确:到2025年,基本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成人教育格局,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增强。
核心改革措施
(一)优化教育体系与结构
- 规范学历继续教育
严格把控成人高校、开放大学、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办学资质,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重点对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需求,增设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健康管理等新兴专业,淘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传统专业。 - 强化非学历继续教育
鼓励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2025年,全省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300万人次,建立社区教育实验区26个,覆盖城乡的终身学习网络逐步完善。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推进“互联网+教育”
建设河南省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1.2万门,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人高等教育的线上学习课时占比不低于30%。 - 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高校、企业与行业协会共建“继续教育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与宇通客车合作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定向班,学员结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就业率达95%以上。
(三)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
严格教学管理
实施成人高等教育“阳光招生”,严禁“买卖生源”等违规行为,统一课程标准和考核方式,推行过程性评价,将学员出勤、作业、实践等纳入考核体系(见表1)。
表1:成人教育过程性评价权重参考表
| 评价环节 | 权重 | 具体要求 |
|----------|------|----------|
| 平时作业 | 30% | 按时完成,质量达标 |
| 实践教学 | 20% | 参与实训项目,提交报告 |
| 期末考试 | 50% | 闭卷或开卷考试,严格监考 |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要求成人高校专业课教师中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占比不低于50%,定期开展教学能力培训,2025年全省培训成人教育教师2000余人次。
(四)优化政策支持与监管
- 加大财政投入
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公益项目,对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成人教育。 - 强化督导评估
建立成人教育质量年报制度,定期开展办学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与招生计划、经费拨付挂钩,对违规办学机构实行“一票否决”,暂停招生资格。
改革成效与社会影响
- 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通过规范管理和模式创新,成人教育学员满意度从2025年的78%提升至2025年的92%,毕业生就业率提高85%。 - 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非学历继续教育年培训规模突破500万人次,帮助大量劳动者实现技能提升和职业转型,老年教育覆盖人群达300万,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 教育公平得到保障
向农村地区、脱贫县倾斜教育资源,通过“送教下乡”“线上普惠课程”等方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25年,农村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占比达35%。
未来发展方向
河南省成人教育改革将聚焦“数字化转型”和“个性化学习”,探索“微专业”“学分银行”等制度,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体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推动优质资源“走出去”,为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关问答FAQs
Q1:成人教育改革后,如何保障非学历证书的含金量?
A1:河南省建立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学历教育”衔接机制,学员通过非学历培训获得的职业技能证书,可按规定转换为相应学分,用于抵扣学历继续教育的部分课程学分,证书信息纳入河南省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数据互通,用人单位可通过平台验证证书真实性,确保其权威性和认可度。
Q2:在职人员如何平衡工作与学习?改革政策有哪些针对性支持?
A2:政策从时间和形式两方面提供支持:一是推行“弹性学制”,允许学员在2.5年至5年内完成学业;二是优化教学模式,线上课程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线下集中授课多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鼓励企业与员工签订“学习协议”,提供带薪学习假、学费补贴等福利,部分职业院校还开设“晚班”“周末班”,切实解决工学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