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年国家家庭教育新政策出台,家长该如何应对与落实?

国家家庭教育引导的政策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系统性、规范化的政策设计,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同发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覆盖了家庭教育的理念引导、实践支持、保障机制等多个维度,形成了政府主导、家庭尽责、学校协同、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国家家庭教育引导的政策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长期以来,部分家庭存在教育观念偏差、教育方法不当、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亟需通过政策引导加以规范和提升,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家庭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了根本遵循,政策的核心目标包括:明确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主体责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法律保障与顶层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家庭教育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律,法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定义、内容和方法,强调家庭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规定了政府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责任,包括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协调机制等。《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中也对家庭教育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核心,多法联动的法律保障体系。

(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

政策要求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学校、社会组织等资源,为家庭提供多元化指导,教育部门推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民政部门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家庭提供精准帮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开设家庭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指导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三)父母主体责任与能力提升

政策明确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要求其“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政策提出了差异化教育内容:低龄儿童侧重生活习惯培养和情感关怀,青少年侧重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政策通过“依法带娃”强化责任约束,对监护人监护缺失或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行为,规定了批评教育、督促整改乃至追究法律责任的措施。

(四)学校与社会的协同机制

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策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社会层面,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家庭教育服务,例如开发家庭教育公益课程、提供线上咨询平台、开展亲子实践活动等,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政策实施的成效与挑战

近年来,家庭教育政策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家长教育观念逐步转变,“依法带娃”意识显著增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持续优化,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偏远地区指导服务资源不足,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针对特殊群体家庭的精准化服务需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仍需拓展,部分家长对政策内容了解不够深入。

未来政策发展方向

家庭教育政策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资源投入,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补齐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短板;二是提升专业化水平,规范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从业人员资质,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三是深化数字化赋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线上服务平台,扩大服务覆盖面;四是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家庭教育促进法对父母的责任有哪些具体规定?
解答:《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具体包括:一是学习教育知识,掌握科学教育方法;二是针对未成年人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引导,注重品德、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培养;三是关注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四是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避免加重学习负担;五是不得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不得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父母需与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问题2:家长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解答:家长可通过多元化渠道获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一是学校资源,中小学、幼儿园普遍设有家长学校,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家长沙龙、亲子活动等;二是社区服务,城乡社区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常设家庭教育指导点,提供咨询和课程;三是线上平台,如“中国家庭教育网”“学习强国”家庭教育专栏等,提供免费课程、专家答疑和资源共享;四是社会机构,正规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公益组织等开展专业培训和个性化指导;五是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政策法规,家长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渠道,主动学习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