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两会新政策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全覆盖真能减负吗?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发展,在每年两会期间,教育领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改革与发展始终是热议焦点,2025年两会,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新政策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些政策不仅回应了民生关切,更指向了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核心目标,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深化教育公平:资源向薄弱地区倾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应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政策明确要求:

  • 加大财政投入: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改善办学条件,如更新教学设备、建设标准化实验室和运动场地。
  • 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教师编制实行县域内统筹管理,推动优秀校长和教师在城乡、校际间交流轮岗,破解“择校热”和“师资不均”问题。
  • 保障特殊群体权益: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简化入学流程,确保“应入尽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提供心理辅导和生活支持。

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5.5%,但中西部部分地区仍存在资源不足问题,新政策通过“精准投放”资源,力图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聚焦“双减”深化:提质增效减负担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到有效缓解,2025年两会进一步明确,“双减”需从“减负”转向“提质”,核心在于优化教育生态:

  • 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要求学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广“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减少机械重复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 规范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全覆盖,丰富服务内容,不仅包括作业辅导,还要拓展科普、文体、艺术等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 加强校外培训监管:严禁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开课,非学科类培训要明确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杜绝“超前培训”“过度培训”。

“双减”不是简单“减法”,而是教育的“加减法”——减去无效负担,增加育人质量,正如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所言:“要让学校教育回归本位,让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上。”

推进素质教育:五育并举促全面发展

新政策强调,义务教育需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红色教育”“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 体育美育强化:保证学生每天校内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开足开齐体育课;加强艺术教育,配备专业师资,建设艺术特色课程,如书法、绘画、戏剧等。
  • 劳动教育落地: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中小学每学期安排不少于2次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种植、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义务教育阶段“五育并举”重点内容概览:
| 维度 | 核心目标 | 具体措施 |
|----------|--------------|--------------|
| 德育 | 培养健全人格 | 红色教育、主题班会、社会实践 |
| 智育 | 提升核心素养 | 课堂改革、跨学科学习、作业优化 |
| 体育 | 增强体质健康 | 每日锻炼、体育竞赛、运动技能培训 |
| 美育 | 培养审美能力 | 艺术课程、文化体验、校园艺术节 |
| 劳育 | 塑造劳动精神 | 劳动实践、职业体验、家务劳动 |

强化数字赋能:智慧教育助均衡

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新政策提出“数字赋能义务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弥补资源短板:

  • 建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开放,涵盖课程视频、名师讲座、实验教学等内容,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 推进“三个课堂”应用: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让偏远地区学生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 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培养学生利用数字工具学习和创新的能力,适应智能化时代需求。

加强师资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新政策从“培养、准入、保障”三方面发力,提升义务教育教师队伍质量:

  • 完善师范生培养: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计划,鼓励优秀人才从教,重点补充农村和紧缺学科教师。
  • 提高教师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一线教师和农村教师倾斜。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聘的首要条件,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相关问答FAQs

Q1:新政策如何保障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师资质量?
A:针对农村师资薄弱问题,新政策采取多项措施:一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推进“银龄讲学计划”,邀请退休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三是提高农村教师补贴标准,在职称评定、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Q2:“双减”后,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推进素质教育?
A: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从“唯分数论”转向关注孩子全面发展:一是合理安排孩子课余时间,鼓励参与体育锻炼、艺术实践和劳动体验,培养兴趣爱好;二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心理健康;三是理性看待校外培训,如确有需要,选择合规的非学科类培训,避免增加孩子负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