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基本教育政策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形成了覆盖基础教育各学段、兼顾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以下从政策目标、核心举措及实施成效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政策目标: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教育体系
四川省基本教育政策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核心,明确到2025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以上、95%以上、95%以上,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政策强调“五育并举”,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着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保障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核心举措:多维度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针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四川省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构建“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系,2025-2025年,全省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超30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农村地区实现“一乡一公办”目标,推行“幼小衔接”攻坚行动,纠正“小学化”倾向,提升保教质量。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
以“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抓手,四川省推进“四大工程”:一是“薄弱环节改善工程”,2025-2025年投入超200亿元,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二是“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每年选派万名教师向乡村、薄弱学校流动;三是“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名校办分校、城乡结对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四是“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建立“一生一档”监测机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三)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
推动普通高中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实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开发特色课程体系,如科技、艺术、体育等特色项目,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扩大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向农村初中倾斜,2025年分配生比例达到60%以上,促进高中阶段入学机会公平。
(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
强化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对接,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在全省建设100个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和50个高水平专业群,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2025年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技术技能人才。
(五)教师队伍建设强化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津贴标准,建设教师周转房5万套,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每年培训教师10万人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师德水平。
实施成效:教育公平与质量双提升
通过政策落地,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义务教育实现“学有所教”,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普职协调发展”,2025年,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比例达到85%,较2025年提升40个百分点;农村学生重点大学录取率持续提高,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
相关问答FAQs
问:四川省如何保障农村地区教育质量?
答:四川省通过多项措施保障农村教育质量: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多媒体教室班班通”;二是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统筹教师编制,向乡村学校倾斜;三是实施“城乡对口支援”,组织名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四是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设立专项津贴,建设教师周转房,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问:四川省在推进“双减”政策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四川省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一是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严禁超标超前教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推行“作业设计公示制”;二是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推行“5+2”模式(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提供科普、文体、艺术等多样化服务;三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推行“黑白名单”制度,严禁学科类培训机构超标培训、超期收费,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