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春季高发!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与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小常识

流行性腮腺炎小常识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该病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高峰,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为14-25天,平均18天,典型症状包括腮腺肿大、疼痛,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患者常伴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脑膜炎、胰腺炎、睾丸炎(男性)或卵巢炎(女性)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对青少年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例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被他人吸入,接触患者唾液污染的物品(如餐具、玩具等)也可能导致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以5-15岁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最高,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者较为罕见。

预防措施

  1. 疫苗接种: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如麻腮风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法,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18-24月龄和4-6岁各接种一剂。
  2. 隔离患者:患者应居家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至少5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3. 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公共场所物品。
  4.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治疗与护理

目前流行性腮腺炎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 休息与饮食: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酸性食物刺激腮腺。
  • 对症治疗:发热时可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局部疼痛可冷敷或外用消炎止痛药膏。
  • 并发症观察: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睾丸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并发症及风险

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因年龄和性别而异:

  • 儿童:以脑膜炎最常见,表现为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多数可完全恢复。
  • 青春期男性:约20%患者并发睾丸炎,可能导致睾丸萎缩,但生育能力通常不受影响。
  • 青春期女性:少数可出现卵巢炎,表现为下腹痛,一般不影响生育。

以下为流行性腮腺炎常见并发症及发生率统计:

并发症类型 发生率(%) 主要人群
脑膜炎 10-15 儿童
胰腺炎 5-10 青少年
睾丸炎 20-30 青春期男性
卵巢炎 5-7 青春期女性

公共卫生意义

流行性腮腺炎虽多为自限性疾病,但其传染性强,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流行,通过疫苗接种、早期隔离和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发病率,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健康。

相关问答FAQs

问1: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答:患者应避免食用酸性、辛辣或坚硬食物,以免刺激腮腺分泌加重疼痛,建议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汤、果泥等,同时多喝水,保持口腔清洁。

问2:接种腮腺炎疫苗后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答:腮腺炎疫苗通常安全性较高,少数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或低热,一般1-2天内自行缓解,极少数人可能出现皮疹或轻度关节痛,需及时就医处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