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学前教育事业在政策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普惠性资源持续扩大,保教质量稳步提升,作为西部教育大省,四川省通过一系列创新性政策举措,构建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演进历程
四川省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型,2011年《四川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首次以省级层面明确政府主导责任,推动幼儿园数量年均增长15%以上;2025年《四川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聚焦普惠性资源建设,提出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2025年《“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则进一步强调质量提升,要求小学化治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核心任务落地,政策演进始终紧扣“公益普惠”主线,体现了从“有园上”到“上好园”的民生导向。
核心政策内容
(一)资源供给保障
- 财政投入机制:建立“省级统筹、市县落实”的投入体制,2025年省级财政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32亿元,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和城市薄弱园建设,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补贴。
- 城乡布局优化:实施“一村一幼”工程,在偏远地区依托小学教学点附设幼儿园,2025年行政村幼儿园覆盖率达92%;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移交率达100%。
(二)师资队伍建设
| 政策工具 | 具体措施 | 实施效果 |
|---|---|---|
| 公费师范生培养 | 实施“幼教免费师范生计划”,年培养规模达2000人 | 累计补充农村教师1.2万名 |
| 薪酬待遇保障 | 公办园教师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民办园教师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5倍以上 | 2025年幼儿教师流失率降至5% |
| 专业能力提升 | 每年培训园长、教师5万人次,建立省级学前教育教研基地20个 | 一级以上幼儿园占比提升至35% |
(三)保教质量提升
- 课程改革:推行“游戏化教学”省级试点,编制《四川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南》,严禁“小学化”倾向。
- 督导评估:建立“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制度,结果与园所评级、经费拨付直接挂钩,2025年完成对90%幼儿园的评估。
实施成效与挑战
成效方面:截至2025年,全省幼儿园总数达1.8万所,在园幼儿超300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6%,较2025年提升22个百分点;“入园难”问题基本解决,家长满意度达92%。
现存挑战:区域发展不均衡,民族地区优质园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部分民办园办园条件仍需改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与新时代保教要求存在差距。
未来政策方向
四川省将围绕“幼有优育”目标,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扩大优质资源供给,2025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5%;二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领航工程”,培养省级骨干教师1000名;三是推进科学保教,建设省级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实现数据化评估管理。
FAQs
Q1:四川省如何保障普惠性民办园的办园质量?
A:通过“普惠性民办园认定与管理办法”,明确办园标准,实施动态考核,对认定的普惠园给予财政补贴,同时要求其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并接受教育部门定期评估,确保保教质量不因普惠而降低。
Q2: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如何解决?
A:采取“定向培养+轮岗支教+待遇倾斜”组合策略:实施“乡村幼教人才专项计划”,定向培养本土化教师;推行城市优质园教师“下乡轮岗”制度,给予每人每月300-500元乡村津贴;在职称评定、住房保障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增强岗位吸引力。
